正文 第60章 大唐末代朔方節度使靈州人韓遜(1 / 2)

一、靈州軍校 自稱留後

大唐是中國曆史上的盛世,從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總共二百八十九年。在近三百年的時期內,任命為靈州鎮將的有一百多位,其中幾乎全都是靈州以外各地的人,靈州籍貫的人,鳳毛麟角,上麵我舉出的有少數民族將領仆固懷恩、諢瑊、李光進、史憲忠,還有就是靈州人韓遜。唐末昭宗在位期間(839~904年),韓遜出任朔方節度使(有稱靈武節度使、靈州節度使),是大唐末代朔方節度使,也是大唐末代靈州鎮將,又是一位靈州人任靈州節帥,他在靈州坐鎮一直延伸從唐朝到五代,而且,在任期間,多有建樹,特別是他能保境安民,受到百姓的厚愛。但是,新舊唐書都未給他列傳,隻在《五代史》有傳,而筆者認為,韓遜首先是唐朝的末代朔方節度使,然後才是五代的朔方節度使,在唐朝和五代都應該有他的曆史,因此,在《大唐靈州鎮將》中在最後給他列傳。

韓遜(?~914年),唐末、五代靈州人,原為唐末靈州軍府牙將,有稱“靈州軍校”,也有稱“靈武列校”,總之是靈州駐軍的一位將官。史書還說“不知其世家”,新舊唐書沒有《韓遜傳》,看來史家把韓遜排除在唐朝之外,新舊五代史有傳,但非常簡單,而且都沒有講到他的家世。唐末藩鎮割據、內戰頻繁,靈州將士擁立其軍校韓遜為朔方留後,韓遜就以朔方節度使留後自居,也就是代理朔方節度使,並且上表唐昭宗,決心為大唐確保靈州。

二、跨越朝代 朔方節度

韓遜是跨越大唐和五代兩個朝代的朔方節度使,他既是大唐末代朔方節度使,又是五代第一任朔方節度使。在唐朝,一般前任節度使去世或不在時,其子弟或部將出為節度使留後,簡稱留後,而事後,朝廷即重新正式任命該留後為節度使。作為朔方軍校的韓遜在唐末自任留後以後,唐昭宗便承認既成事實,授韓遜為靈州節度使、兼中書令(宰相)。公元907年,朱溫(朱全忠,後又名朱晃)廢唐哀帝李柷、滅大唐,建立梁王朝,朱晃即梁太祖。開始了曆史上的五代時期。因為南北朝時候的南朝:宋、齊、梁、陳,其中已經有梁朝,所以,曆史上把朱溫建立的梁朝稱為後梁。當時,邠寧節度使楊崇本、鄜鹽節度使李周彝、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都進行了反對朱溫的後梁政權的戰爭,唯獨朔方節度使韓遜和夏州節度使李思諫投靠後梁,“未嚐以兵爭”,沒有進行反對後梁的戰爭。後梁太祖朱溫便承認韓遜繼續擔任靈武節度使,並且,加授韓遜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宰相),後又拜中書令。

三、光化二年 始任節帥

韓遜在唐朝什麼時候開始出任朔方節度使?新舊五代史《韓遜傳》之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新五代史》載“韓遜不知其家世。初為靈武軍校,當唐末之亂,據有靈鹽,唐即以為節度使,而史失不錄。梁開平三年(909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潁川王,始見於史。”《舊五代史》記載意思相同。究竟韓遜是哪一年出任朔方節度使的?《唐刺史考全編》作者鬱賢皓教授指出,韓遜任末代靈州節度使時間是約在光化二年(899年)一直到唐朝末年的天祐四年(907年),任大唐靈州節度使九年之久。筆者認為鬱教授的考證是有道理的。因為,《新唐書·回鶻傳下》載:“昭宗幸鳳翔,靈州節度使韓遜表回鶻請率兵赴難。”當時翰林學士韓偓認為不妥,昭宗就沒有接受回鶻的請求。“昭宗幸鳳翔”,是昭宗天複元年(901年)十一月,朱溫以兵入關,請昭宗遷都洛陽,宦官韓全誨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劫持昭宗到鳳翔。後來,朱溫圍鳳翔,天複三年(903年),李茂貞被迫殺,韓全誨等數十人,送昭宗回長安。天複四年(904年)昭宗被朱溫部將史太所殺。據此,天複元年(901年)昭宗被劫持到鳳翔時,韓遜就已經是“靈州節度使”,所以,他開始擔任靈州節度使,當在此之前的光化年間(898~901年),“約光化二年(899年)”之說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