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蔣介石的真麵目(23)(1 / 2)

於是蔣總統在11月9日致書於杜魯門總統,內稱:

“支持國民政府作戰目標的美國政策如能見諸堅決的宣言,將可維持軍隊的士氣與人民的信心,因而加強中國政府的地位,以從事於正在北方與華中展開的大戰。”

此一請求給杜魯門總統拒絕了。他在11月12日所發出的複書,隻舉述美國業已給予中國的援助,並表示一些不著邊際的同情。此一複書對於此時的中國正如冷水澆背。

對美國的書麵請求既已失敗,南京方麵仍考慮如以中國一位要人親訪美國總統,是否更能發生效力。

一時頗有主張由張群負此任務者。其後,素為美國人尊重之蔣夫人願將中國實情向華盛頓陳述。11月22日,她將中國危機向美國人民廣播。24日,她又與美國國務卿馬歇爾通長途電話,表示她願意來華盛頓之意。馬歇爾請她以其私人的上賓即來美國,並派一美國海軍專機供她乘坐。蔣夫人遂於11月28日由上海起飛。

在華盛頓,蔣夫人所遭遇的官方態度多甚冷淡。關於中國問題的失敗主義已籠罩了華盛頓。報界中的反蔣派向來不承認共匪控製中國後有何危險者,此時更熱烈討論勝利的毛澤東將會成為中國的鐵托,美國盡可與彼安全交往通商。甚至長久讚助中國政府之人也不免懷疑,美國既已負擔了對歐洲的馬歇爾計劃,是否尚能涉入亞洲的旋渦。

正在這樣失意的氣氛中,蔣夫人先後向馬歇爾與杜魯門提出一個請求美國援助的計劃。她對他們說,此一計劃可使中國政府遏止共匪再進一步。此計劃包括有:(一)美國支持中國反共目標的正式宣言;(二)派一美國高級軍官來中國主持反共戰爭之戰略的與供應的計劃;(三)核準一個軍援與經援中國的三年計劃,每年約需美金十億元。

這些請求,按照美國後來在遠東所受的慘禍而觀察之,現在已不能算是不合理了;但在那時候卻為報紙與廣播批評家冷淡而不關心的態度所對付。蔣夫人留居美國約一年,無時不盼望美國遠東政策之重行調整,但終未實現。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初,她在返國之前夕,對美國人民發表一次最動人的廣播致辭。她的使命失敗了,但她返國以後,仍受美國人民的尊重,認為是當代大人物之一。

董顯光上麵這些話,當然是語焉不詳的,但這位蔣家的內侍近臣,還是不經意間,透露出蔣介石兵敗山倒前的醜態——一相情願倒向洋大人的醜態。其中所謂“派一美國高級軍官來中國主持反共戰爭之戰略的與供應的計劃”,照當地駐美大使顧維鈞的詮釋,實際根本是“要求美國軍官直接指揮中國軍隊”打自己同胞!《顧維鈞回憶錄》有看法如下。他說蔣介石:

他未能想到戰局會惡化得如此之快。當局勢確實急劇惡化時,當共軍幾乎兵臨南京城下時,他根據美國過去的政策,自然指望華盛頓特別是杜魯門和馬歇爾予以援助,以提高全國的士氣。如果反應不利,他肯定就會引退。

委員長作為最後一著拿出的,是11月初向美國提出的四點要求,其中包括要求美國軍官直接指揮中國軍隊。他向來反對可以被解釋為讓外國人幹涉的任何做法,因為他說中國必須維護主權和獨立。所以,如果不是局勢危急到如此地步,他絕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那是最後的一著,甚至連蔣夫人訪美,也可以理解為委員長尋求一切途徑,用以敦促美國對那幾點要求做出有利反應的願望的一部分。他必定是說,他的最後決定,將取決於蔣夫人訪美的結果。如果華盛頓支持他,答應給予更多的援助和派遣軍事代表團,他就幹下去。然而訪美之行失敗了,而且從我們待在華盛頓的人看來,顯然誰也不能促使美國政府進一步有所作為,於是他決心下野了。

表麵看來,照董顯光說來,宋美齡去美國是單純的。但究其內幕,卻大有文章。顧維鈞在回憶錄中,以溫柔敦厚之筆,保存了一些當時的秘辛。顧維鈞說:

蔣蔭恩帶來了白宮與國務院人士盛傳的報道。內容離奇古怪,我不大相信,不過還是記下了,因為蔣蔭恩和白宮的記者與白宮工作人員以及國務院人士很接近。他通常每天到記者室去幾次聽閑談。報告反映了他們講的話。其中之一說,蔣夫人來美其實是個人原因,敦促美援的使命隻是借口。這些原因是:第一,與委員長發生口角,委員長從沈陽回到南京,為時局擔憂,把美國的態度歸咎於宋氏家庭;第二,避免被共產黨俘虜的危險,和為她個人的安全;第三,孔家和她在美國總統選舉之前曾大做股票投機買賣,指望在共和黨獲勝後哄抬價格,結果大賠,他們來美是為了收拾財務上的爛攤子。我對蔣蔭恩說,這些報道離奇古怪,不可靠。

雖然顧維鈞說他“不大相信”,但在他的回憶錄中,我們不難查出一些絕對可靠的“離奇古怪”。試看他提到外交部次長葉公超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