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包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夫妻之間沒有包容,整天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那就不能白頭偕老;朋友間沒有包容就沒有友誼,因為包容是友誼的前提;領導包容,可以使近者悅遠者來,人心相和。一個人如果能原諒仇人,那胸懷自是不言而喻的。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一個善良、樂觀、博愛的人,總是會保持一種謙遜和豁達。

1.包容是高遠寬闊的胸懷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與周圍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凡事不可以過於認真,也不可過於追求完美,隻有以豁達的胸懷包容一切,生活中增加的不是苦惱,而是歡樂。才能展示一個人的美德,才能給自己留有寬廣的後路。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失去的還會再來,本屬於你的東西,決不會與你交臂而過。

有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然隻有短短兩行,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寓言中的動物,用寬容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寬容是肚裏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包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包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有時候包容會比指責來的更有效。

包容同方以律己,圓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包容,而是懦夫。圓以待人,也得先看對象。包容不珍惜包容的人,是濫情;包容不值得包容的人,是姑息;包容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所以,包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絕不是兩匹馬間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會顯得紛繁,卻又平平淡淡。包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淨;包容似火,使平淡通過煆燒日趨鮮明;因為有這如詩般的包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

在生活中,出現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們不要以針尖對麥芒,因為怨恨就像一隻氣球,越吹越大,最後會膨脹到無法控製的地步。麵對怨恨,我們應不念舊惡,不針對心怨,能寬容就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些話許多人都知道,但就是不容易做到。

有時候,我們雖然努力去做了,還做了許多,但心裏卻總是忘不掉他們的錯誤,以致使自己感到很茫然。如果從內心深處驅除不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會永遠找不到快樂。否則隻會感到自己是一個偽君子,一個騙子,欺騙了別人也欺騙自己的情感。

有意行樂樂難行,無意傷人卻傷人。也許別人並沒有想傷害你,卻把你傷害的很深,甚至會引起你的報複。但報複後又會怎樣呢?幾乎每一個喜歡抱怨的人,都會痛苦地講述著同一個話題:我不被理解。沒錯,人被理解太難了。對於問題,我們都是深有體會的。孤獨寂寞是我們永遠品嚐的一道精神大餐,每天每時每刻都要承受。沒有人會真正理解你,人們給你的都是要求,給你的都是變相抱怨。你需要理解自己,包容別人,理解別人。理解他人當時的心情,盡管你不去承認,但你也要去理解他,因為你理解他,才能把你自己解放。

其實,去愛那個傷害自己的人,不是對那個人的恩賜,而是對自己的解放。包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

當原諒這二字出現在自己的腦海時,我們想到的是什麼?是他?還是那一件令你覺得永遠不會忘記、無法原諒的事?我們是否會發現,懷恨使我們困縛在生活的痛苦之中,使我們成為往昔傷害的受害者。

如果我們不把原諒統統的完全拋掉,受傷害最深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當然,要完全做到原諒、寬恕別人過錯時並不是那麼容易,但請我們記住,最難以原諒的人,往往是我們最需要放手的人。我們要時常靜下心來想想,有哪些事是最難讓自己原諒的,或說了原諒別人,但仍沒有完全放下的。我們要把那些傷痕、憎恨、最難原諒、未完全放下的過去,統統將它永遠地刪除。讓我們的痛恨不留下任何的痕跡,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輕裝上陣。

我們的一生,在很多時候往往卡在一念之間,隻要一念放下,我們的人生才能過的更豐滿。

包容他人,就是拯救自己,隻有包容他人的不是,才能快樂自己。每個人都會有點毛病,甚至很大;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每個人都會有點脾氣。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情懷,原諒是一種溶劑,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原諒像一把傘,它會幫助你在雨季裏行路。

原諒自己不能成就偉業,不能出人頭地,原諒自己不能才華橫溢,原諒自己沒有成為富翁。原諒自己,別緊緊抓住自己的弱點、缺點、過失不放,太苛求自己,隻會使自己喪失自信和勇氣,放棄希望與上進心。要學會放下包袱,給自己解壓,相信以後的人生還有機會。

人和人之間難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許對方根本就是無意,或許對方有難言之隱,退一步天地寬,不妨試著置之一笑,給別人也給自己一次機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原諒別人需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具有高遠的寬闊的胸懷,吃虧並不代表軟弱可欺,因為原諒遠遠比報複好。

原諒還是絕不饒恕?這是個問題。人總是會犯錯的,而是否能原諒別人,不光是給別人一個機會。因為做錯事時,更多的是自責和懊惱,若能得到安慰和寬恕,必定會給雙方都帶來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因此,不管怎樣,我們對任何事和人都應該包容與接納,要有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因為你原諒了別人、寬容了別人就是原諒了你自己,寬容了你自己。有人說,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也有人說,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夫妻之間沒有包容,整天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那就不能白頭偕老;朋友間沒有包容就沒有友誼,因為包容是友誼的前提;領導包容,可以使近者悅遠者來,人心相和。一個人如果能原諒仇人,那胸懷自是不言而喻的。曹操之所以能從僅有幾個子弟兵,到剿滅北方群雄,占據中原,擁有百萬雄軍,與他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胸懷是分不開的。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問題,難免會出現一些誤會,令你不能稱心如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拿出一份寬容,一份諒解,一份真誠,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在原諒別人的同時,也就是在原諒你自己,要善待自己就得先善待別人。

2.會包容才不會蒙蔽心性

包容是一種人生境界。樹有千姿,花有百態,光有七色,樂有八音。社會生活,異彩紛呈。包容,就是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海納百川,不擇細流。有包容之心的人,才能做到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兼收並蓄,博采眾長。

包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莫將自己心田昧,休把他人過失揚。包容,就是心存容人之量,常為他人著想。有包容之心的人,才能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才能變衝突為祥和、化幹戈為玉帛。

有位智者同一友去旅遊,經過山穀,智者失足滑落,幸友人相救才得以生還。於是,智者就在附近的石頭上刻寫: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救我一命!事畢,二人繼續前行,但卻因一小事而爭吵,朋友就打了智者一巴掌。而智者就跑到有沙灘的地方寫下: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打了我一巴掌!事後有人問智者,為什麼要將救你事情要刻寫在石頭上,而打你的事情要寫在沙灘上呢?智者回答:我永遠感激我的朋友救我一命,他打我的事情,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消失,從而忘得一幹二淨。

要讚揚別人的善事,不要宣揚別人的過失;對別人慚愧羞恥之事,不要宣講;聽到別人的隱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講說。談論他人的是非,隻會蒙蔽自己的心性,妨礙解脫之道。在談論是非之時,內心呈現的是紛擾的情況、不安的狀態。而且,說人者,人恒說之。若是不知道謹言慎行,可以預見,這個人將會很難掙脫是非的困擾。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對瓜事很少過問,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麵子,在一個無月之夜,悄悄地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聽了以後,對梁亭的人說:楚亭的人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

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感到非常慚愧又非常敬佩,於是把這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於梁王,既以示自責,也以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