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我們需要包容不同的意見,允許各種不同聲音的存在。尊重他人表達的權利和自由,人們之間才會和睦相處,社會便會更加融洽和順。缺乏包容的胸襟和氣度,實際上是狹隘、虛弱的表現。包容不同意見,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是海闊天空的容人雅量;是一種需要有深厚的底蘊,深邃的精神,深刻的見識,深遠的思想的深度。

1.傾聽不同意見善為別人著想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兼聽則明,我們需要包容不同意見。隻有允許各種不同聲音的存在,隻有聽取各種不同的聲音,才能比較全麵客觀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麵情況,才有利於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

針對不同的意見,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學會寬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為他人排憂解難,對他人的過失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體諒,這樣我們就能從生活中獲得更多地安慰和快樂,取得他人的尊敬。犧牲一點,放棄一點,並不影響你什麼,但卻可以換來和平與寧靜,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自己的心靈也會因為付出而感到滿足和充實。

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是一個人人格成熟的標誌,以滿足人的社會性群居生活方式的需要。它飽含著溫度與關愛。霍布斯認為,同情心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推論。發生在一個無辜人身上的苦難,也有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他是我們在感到他人災難之後產生的,因為同樣的災難也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正是這種對他人感情的強烈共鳴,使一個人能夠與他人共同經曆痛苦和快樂。

如果我們對於他人的喜憂完全感同身受,與他們共歡笑,共哭泣,我們就是在愛著。當一個人在愛他人的時候,就會與他所愛的心融為一體:看到所愛的人快樂,自己便會同樣快樂;看到所愛的人痛苦,自己便會同樣痛苦。於是,一個人便會幫助他所愛的人得到快樂擺脫痛苦,就像自己得到快樂,擺脫痛苦一樣自然。

穀歌以其獨特的風尚吸引著各種優秀人才。它的福利中除了為員工準備按摩師、洗衣房、五星級飯店的免費午餐,最讓人驚歎的是可以帶心愛的寵物一起上班。其實,穀歌成立之初,並沒有這個誘人的待遇,直到一個叫歐亨利的員工把自己的寵物帶進了辦公室。

當時這個舉動立即遭到了主管的責令:你必須馬上把它帶走!歐亨利說:我的狗有自閉症,關在家裏,隻會加重它的病情。其他一些有寵物的員工也紛紛表示讚同。雙方的爭執,被穀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看到,謝爾蓋-布林知道如果不能為員工解決問題,團隊就不能更好地創作。他當即宣布:從今天開始,可以把寵物帶來上班,我們將成立一個寵物學校,畢業後的寵物就可以進入主人的辦公室。這樣,謝爾蓋-布林的事被口口相傳,並被選為當年全美最受歡迎的CEO.

經曆過貧賤、困難、挫折、痛苦的人,因為自己對這些東西有體會,所以為別人著想還容易一點。一帆風順的人、條件優越的人、有名望有地位、才高力大的人,辦起事來碰釘子時少,走起路來抬轎子的多,自己達到目的很容易,為別人著就不那麼容易了。甚至,隻要有一點點權力的人,在運用這點權力時,為別人著想都不太容易做到。坐辦公室的人,想不到前來辦事的人的困難;超市站櫃台的人,不願體會購物者的心情;醫院做醫生的人,總忘記體貼病人。其實,要是人們能夠多為別人著想一些,辦起事來就容易多了。

如果人們心中都隻有自己,完全不顧他人,那麼愛的產生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了。社會生活愈發展,人與人的關係愈密切,對文明的要求也就越高,就要求人們自覺地把自己放到社會中,想到自己言行的社會影響,想到社會和他人,多一分對他人的包容與愛心。

包容不同意見,是一種高度,境界的高度,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高度;是一種寬度,是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是海闊天空的容人雅量;是一種深度,需要有深厚的底蘊,深邃的精神,深刻的見識,深遠的思想。能否包容不同意見,可以檢驗一個人的胸襟與氣度。

2.接受他人意見反省自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麵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法:一些人可能會采取掩飾的方式,千方百計地推卸責任;而有些人卻能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尊重。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時,要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要主動承認它,隻有改掉了壞習慣,我們每個人才可能進步。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陽光了,到公園裏去走一走該有多舒服呀!卡耐基心裏對自己說,他決定出去散步。在經過公寓房東的房門時,他看見了一條波士頓鬥牛犬,那是房東的寵物。

房東讓卡耐基帶著這條名叫雷斯的狗出去散步。因為卡耐基沒有給狗係上鏈子,也沒有戴上口罩,所以雷斯特別歡,讓卡耐基也感到很開心。

但是,沒想到,竟然招來了禍事。

在公園裏,卡耐基碰上了一位騎著馬的巡警。警察騎在紅棕色的馬上,身上的銅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看上去顯得威風凜凜,警察更是一副好像要迫不及待地表現出權威的樣子,厲聲問道:公民,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

卡耐基不禁一怔,他醒悟到自己的疏忽大意,但是無言以對。

警察可不管這麼多,他申斥道:難道你不知道這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趕忙輕柔地回答,不過,我認為它不至於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看到這條狗沒有係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裏的話,你就必須去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客客氣地答應遵命照辦,但他等警察一走,就帶著雷斯跑到附近的另外一個森林公園。小狗在小山坡上撒歡的時候,又給另一位警官碰上了。這一下,卡耐基知道自己栽定了。卡耐基知道自己逃脫不了,未等警察開口,就首先認錯:我有罪,我沒有托詞,沒有借口了。剛才有位警官先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給它戴口罩他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官回答的聲調很溫和,我知道在人少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麼一條小狗出來玩玩。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像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官反而為他開脫。

不,它可能會咬死鬆鼠,卡耐基連忙補充。

哦,先生,你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警官告訴卡耐基,我們這樣辦吧。你隻讓你的狗跑過小山坡我看不見的地方--事情就算結束了。

卡耐基在這場語言交流中,抓住了警察的心理,他認為警察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因此當我責怪自己的時候,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現慈悲。但是,如果我有意為自己辯護,就像剛才那樣的話,結果是很明顯的了。

卡耐基告訴我們,即使傻瓜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就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而使他人有一種高貴怡然的感覺。如我們是對的,就要說服別人同意。而我們錯了,就應很快地承認。

隻要是生活在三界中的凡夫,錯誤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不能正確麵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一味地為了顧全自己的麵子而與他人一爭長短,或許我們會因此而取得一時的勝利,但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是無法欺騙自己的;或許我們明明知道自己的錯誤,但處在某種情景之中,在虛偽麵子的作用下,我們會想方設法毀滅那些不利於自己的罪證,強詞奪理地與他人爭辯。而當自己靜心思考的時候,又會為此而感到煩躁不安,長此以往,很容易使我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使我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更何況這樣遮掩自己的錯誤,不僅不能為自己挽回絲毫的麵子,還會使自己為此而失去眾人的信任。所以,隻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為自己贏得信任,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隻要一個人主動承認錯誤,那麼談判的結局就會比較愉快。而且,主動承認錯誤的一方並不一定就是談判中失敗的那方。

當我們不小心犯了某種錯誤時,逃避並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和檢討,並盡可能快地對事情進行補救,隻有這樣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被打敗了。伯啟和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夏禹對伯啟說:不必了,我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

從此以後,伯啟聽從了父親的意見,每天很早便起床辦公,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假如遇到失敗或挫折的時候,能夠像伯啟一樣深刻地反省自己,肯虛心地檢討自己,認真聽取和接受有益的意見,並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麼最後的成功,一定會出現在我們麵前。

當我們正確的時候,我們要溫和地、巧妙地得到人們對我們的同意;當我們出現錯誤的時候要及時承認我們的錯誤。這種方法不僅僅隻是產生驚人的效果,比我們為自己辯護更有趣味。因為它是用一顆真誠的心、一顆敢於承認錯誤的心而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心態會使我們得到人們的認可,得到人們的愛戴。

3.良好的溝通是換位思考

溝通是我們生活的主要部分。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通常要花費50%~75%的時間同別人進行各種形式的溝通。通過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和抱負,使我們的工作取得良好的進展,使日常的工作計劃圓滿完成。

良好的溝通誰都不會拒絕,企業希望與它的合作夥伴和顧客溝通無礙,個人希望和他的家人、朋友、同事融洽相處。但是,良好的溝通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可能會誤解對方。你肯定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在和別人談話時總是滔滔不絕;但是在別人說話時,他們卻不肯認真傾聽,而是在思考,思考如何進行下麵的講話。這樣的人和別人的溝通肯定存在障礙,原因就是他們不會進行換位思考。

可以說,換位思考是良好溝通的關鍵。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國慶節的假期裏,一位教授接待了十多位學生。教授和他的學生關係很好,在一塊兒坦誠相待,不用說客套話、好聽話,氣氛自由與開放,讓人舒暢。這些學生中還有人帶來了自己的孩子。

吃過飯後,大家很自然地圍坐一圈自由地交談,漸漸地,大家不再以孩子為中心,轉而談到了教育、社會等較為嚴肅的話題。有個11歲的男孩悄悄地加入了談話的陣營,他坐在地毯上依偎在他媽媽的腳下,而其餘所有的人都坐在椅子上,隻有他一個人因為沒有座位而坐在地上。教授當時有一個閃念:我應該坐在地上與他為伴。但是,這個念頭稍縱即逝,他並未采取行動。

突然,這個11歲的小男孩說:我可不可以打斷你們一下,我也想說句話。大家說:當然可以。那個11歲小孩的話深深地震撼了教授:你們知道嬰兒為什麼會在人多的場合哭嗎?大家都猜測,有人說,因為太吵了;有人說,因為他要引起注意……這個男孩繼續說:有個心理學家為了了解真正的原因,就蹲下來從嬰兒的位置來看世界。他發現,嬰兒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臉,隻能看到大家的腿。

這個時候,大家都睜著眼睛看著這個男孩,也彼此相望。教授非常讚賞他的勇氣與所說的話,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高高在上。於是,教授從座位上滑下來,坐在小孩的旁邊,不僅給予他口頭上的肯定,也用行動表示:我聽到了你所說的。於是,他們開始交談,特別是談到對戀愛的看法,11歲小孩的言論讓教授驚訝於他的成熟。最後,小孩和教授談得很開心,年齡一點也不妨礙彼此的交談,兩人可以平等交流與分享彼此的經驗。

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思考與回應。這個時候,替別人想想,在人際溝通上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或需要作出決策的時候,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容易溝通得多,結果也就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