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6章 新劍(1 / 2)

天雨在無意中看到了寶石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看到了竟然是和魔界的修日當初在寶石開啟之後發生的情景完全一樣,同樣的寶石同樣的。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好的,但是想想自己曾經在天神之說上見到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隻有練劍或許才是獲得至尊七界之主的最根本保障。

當時天雨沒有想那麼多,他在天神之說上見到的就是練劍的秘訣,知道隻有四把劍合一才能練得名字叫做星魂奪魄劍的寶劍,所需要的寶劍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玉帝的神劍,劍神的劍,玄鐵神劍還有刀奴的刀,四者合一缺一不可。古典打鬥劍器輕靈,以腰運步,以步帶勢,雙手劍法,更重腰步手腕之力,以求大開大合、劈砍挑刺、撩圈攪撥,動如猛虎下山,,靜如處子待閨,行如龍蛇飛舞,疾如蒼鷹捕兔,忽而如夜戰八方,又恰似驚天一線。凡練劍之法,先求腕力,次習腰步,再練劍法,逐而運劍成勢,以腰步帶膀腕,擰轉起伏,前後環顧,左右兼備,跳躍疾進,務求一劈開山裂石,一擊洞天徹地。

當今之世,無遠古之兵災賊患,太平盛世,武藝搏殺之能,早已換之為修心健體,故習劍之士,多形勢而棄功夫,演習日久,自也能飛蝶采花、輕靈矯便,然言之於實戰,則無一用處,何解?圖有其勢,而無其神也。

神自何來?當從苦修功力而成。古人練劍,為求實用,常日練劍勢千遍,更以內外功夫相佐其根。練劍之時,劍器長而重,償有九尺長鋒、六尺長劍、三尺青芒之別,長劍練功,短劍練形,練重使輕,習長用短,更加內功,相輔相成,始能成劍術之名家。

練劍之功夫,首重心神,內有養精蓄銳、凝神斂氣,外有步法、身法,乃至劍法各勢,練至九轉還原,自有擎電拿雲之妙,驚神泣鬼之奇,於武藝之道,實有莫大之助焉。

取一眉高或頂高之堅木,粗適一握,手持一端,將臂伸直,純以腕力,將木棒做繞圈動作。初習時必不能持久,日長力增,漸能持續一二刻而不累,則換以等粗之鋼鐵水管,複加練習,俟至輕便,更可易之為鐵棒,則腕力神人矣。已故武師萬籟聲,至八十高齡,仍能以三指之力,平持鐵管,可見功力之強.手劍法多擰腰轉折、上下起伏,經柔骨之法,練至腰柔腿活之外,還需用轉腰來強化活法,即應用之法也。或有人雲,上述柔骨術中即有涮腰之法,可否將此棄而不用?愚人以為,或有不可,涮腰雖可以錄活腰節,但無此轉腰之效強,且兩者可以兼習。如時間不夠充足,二者選一,亦未償不可,蓋法本死術,人仍活體哉。

長拳類武術中,傳有轉腰之法:一人持長棍,可用普通武術棍械,持其尾端四分之一處,平端扣於腰間,餘四分之三伸出。習者麵向持棍者,單手或雙手握住棍端。握棍之手不動,身體擰轉,下身正直,將上身似下腰類似,由腋下轉低,穿棍翻身而出,使棍在胸前而過。

如無陪練之人,可自行持棍一端,另一端戳入某一支撐物,例如在牆上油穿一孔,將棍穿孔內,或將棍端抵於某牆角之處,即與他人持握類似,而後做擰身翻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