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陽,名翱,號雲牙子。生卒年不詳,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中國東漢時期化學家。
魏伯陽的生平在正史中毫無記載。葛洪的《神仙傳》記載到:“魏伯陽出身高貴,而性好道術,不肯仕宦,閑居養性,時人莫知其所從來”。五代時期,彭曉在《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的序言中曾介紹過魏伯陽是東漢會稽上虞人,不知師承何處。他“博贍文詞,通諸緯候”,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密示青州徐從事、徐乃隱名而注之。至後漢孝桓帝時,公複傳授與同郡淳於叔通,遂於行世”。這說明魏伯陽是生活於東漢桓帝(公元147—167年)前後的人物,他的弟子有徐從事,淳於叔通。
我國古代的煉丹術,實際上就是化學研究的開始。公元前4世紀,鄒衍首創“黃白之術”,那時的煉丹方士,已開始煉“不死之藥”。西漢淮南王劉安和漢武帝都曾廣求方士以煉丹,到了魏晉南北朝更是盛行煉丹之風。魏伯陽的著作《周易參同契》,則是世界上最早的煉丹學專著。
《周易參同契》全書約6000多字,以韻文形式寫成,是一部以陰陽學說為指導的煉丹技術專書。書中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煉丹的理論,特別是通過實驗得出物質變化遵循的客觀規律。書中記述了水銀和鉛的煉製方法,如“胡粉投火中,色壞還成鉛”的記載。也提到金的性質和有關鉛、汞的某些化學反應。書中記載了水銀容易蒸發,也容易與硫磺化合成硫化汞。從這部著作中,還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煉丹的設備和工具,書中第一次出現了“丹鼎歌”。丹鼎是煉丹用的鼎爐,它是升華過程中重要的工具。這些重要的記載和成就,遠遠超過了當時世界各國。
由於古代煉丹是為了煉製長生不老藥,故此也難免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事實上,煉丹術並不能達到使人長生的目的,但客觀上卻導致了製藥化學的開端,提高了化學藥物的應用範圍,促進了製藥化學的發展。中國煉丹術很早就西傳波斯、阿拉伯及整個歐洲,為世界製藥化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