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鞠萍:永遠的童心(1 / 2)

生於1960年代。

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主持人。

“鞠萍姐姐”的名字隨著她主持的中央電視台的幼兒欄目《七巧板》,深入千家萬戶。“鞠萍姐姐”純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潑的主持風格贏得了全國億萬小觀眾的喜愛。除主持節目外,鞠萍還舉辦過《鞠萍兒童歌曲演唱會》,並將全部收入捐作中國兒童少年電視獎勵基金。現在,鞠萍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她很少有時間去陪自己的兒子。當有人問她:“以後不能做鞠萍姐姐時,你將做什麼?”鞠萍笑著說:“我是學幼兒教育的,做少兒節目也有二十幾年了,我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我,它讓我永遠有顆天真的童心,博大的愛心和寬容的耐心。將來當不了鞠萍姐姐,我就當鞠萍阿姨、鞠萍奶奶。”

自由的童年最開心

我三歲的時候跟家人去了河南的五七幹校,從1969到1972年共三年。那個時光特別好,也不用跟父母說,夥伴叫兩聲就走出去玩,也沒什麼事。因為孩子一多,家長就管不過來啦,也不會特別重視你。你該幹嘛幹嘛去,到點就回來。沒有手機沒有傳呼,也都找得著。比如說五點回來,那一定就回來了,也用不著到處找。那時候的孩子好像更多地接近自然,可以瘋玩瘋跑。

小孩之間有時也鬧些不愉快。在幹校的時候,有次跟小夥伴生氣,一氣之下我還把人家的鞋子踢到河溝裏去了。另外就是上山采桑葚。我們那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媽媽做的,帽子也是媽媽織的。有時候玩瘋了,帽子玩丟了。回來就會挨打。不過這種事情小孩子忘得最快了,小朋友一來招呼,又高興地跑出去玩了。

回北京後我們住的是筒子樓。朝南我爸媽住,我跟哥哥住另一邊。後來生活慢慢變好,搬了好幾次家,就變成單元房。住筒子樓的時候,有很多小夥伴,玩遊戲。一住進單元房,好像就不怎麼出來了。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房間裏頭,找人玩你還得敲人家的門。所以,至今我都很懷念童年在院子裏一呼百應,走走來來的時光,覺得特別開心。

我小的時候玩具市場還不像現在這麼豐富。我們的玩具是一根橡皮筋。住在筒子樓裏時,小夥伴吃完飯以後,一定要在樓下玩闖三關的遊戲,還有拽包、羊拐等等。我覺得相比今天來說,當時的這種幸福感表現在,家長不是那麼全身心地關注孩子。因為那時候家裏可能都是兩、三個孩子,大人照顧不過來,他就不能老盯著你,說你學習怎麼怎麼樣。學習都是自己的事情。

幸福的感覺不一定是物質的

也許是在幹校那段時間瘋玩瘋跑慣了,在學校裏,我也十分喜歡參加各種文藝體育活動。印象深刻的有那種象征性的長跑,今年跑到“延安”,明年跑到“井岡山”。然後都會有一個紀念性像章,就覺得是特別高興的事情。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都會代表學校在頤和園跳舞,迎接各國來賓。一說來了什麼團,我們就開始跳“美麗花朵”什麼的,一跳都跳一天,都是自己帶飯。那時候我爸爸、媽媽會五點鍾起來給我烙餅,我打小就愛吃這種農家烙餅,然後把鹹菜或者醬豆腐夾中間。這一天下來非常美好。

說到吃的,我們小時候的零食沒法和現在的小孩比。種類很少,家長能買得起的更少了。我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點心叫江米條,很硬,咬起來嘎吱嘎吱響。泡在水裏倒是能軟。我媽媽在我小的時候喂過我吃這個,拿水泡了以後變成糊糊喝。當年的孩子沒有現在那麼多營養品。那時候這就是很奢侈的兒童食品了。還有就是爆米花。崩爆米花特別便宜,用那麼一小碗米,去了以後他能崩一大盆回來。你口味不同,可以往裏麵放點糖。那時候大多是放糖精。還特別少,算計著呢!就是崩那麼一鍋,才擱一、兩粒糖精進去。但是它甜味很濃。我們都覺得很奇怪,這甜味怎麼能散到每一粒米上,覺得很有情趣。

總的來說,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比現在的小孩子艱苦得多,條件也差得多,但是更自由,也更容易滿足,感覺生活的幸福感更強一些。

蚊帳做舞台

小時候可能愛好文藝吧。學校裏這些文藝活動都會參加。比如說那時候學校舉行京劇會演,我就演《智取威虎山》的小長寶,管一個男同學叫爹。那時候服裝都自己弄,就是一件羊皮襖,一條紗巾。《智取威虎山》的電影看了很多遍,都數不清次數了。台詞、唱腔都記得很清楚。那時候也沒有別的可以看,不像現在有什麼動畫片等等。所以反反複複地看樣板戲,也就自然迷上了。以至於今天還能夠信手拈來,唱上幾句。最熟的是《沙家浜》的唱段,挺在行的,也算童子功吧。小時候打基礎是很重要的,所以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都願意培養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其實出發點都很好。小時候記憶力、學習技能以及興趣對他今後的成長影響很大。可以改變你的性格,塑造全方麵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