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是撒旦,還是報人(1)(1 / 3)

壟斷是一件糟糕的事,直到你擁有它。

一魯伯特·默多克

“我就是個報人”

從1949年從事第一份工作開始到2008年掌管著一家市值680億美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互聯網和報刊書籍出版等諸多業務的媒體帝國,魯伯特·默多克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報人”。

1995年,當被問及“在你的商業王國中,什麼給你最大快樂”時,默多克不假思索地回答:“與報紙的編輯一同參與到日常工作中,試著去影響別人。”2007年,在絕大多數同時期傳媒大亨陸續退隱時,默多克仍然站在他的傳媒帝國的權力中心,而且,他對個人身份認同沒有絲毫更改:“自從我是個嬰兒時起,我就是個報人,我就是愛報紙。”

1949年,從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畢業後,默多克獲得了第一份工作——倫敦《每日快報》助理編輯。

1952年,作為唯一的兒子,默多克繼承了父親的產業——包括《先驅報》在內的4家報紙。不過,這幾家報紙在財政上都陷入危機。為此,默多克轉讓了其中的兩家報紙,保留了《星期日郵報》和《新聞報》,擔任出版人。幾年之內,默多克將《星期日郵報》同最大的競爭對手《廣告報》合並,並且使《新聞報》盈利。

1956年,默多克花了40萬美元兼並了《星期日時報》。有人感慨地說:“默多克總是能夠利用別人口袋裏的錢把事辦成。”

1960年,默多克又買下了《悉尼每日鏡報》和《悉尼日報》。

1964年,默多克創辦了全國性的大報《澳大利亞人報》。

1969年,默多克殺出澳大利亞,登陸英倫,成功地收購了《世界新聞周刊》和《太陽報》。這本是兩份已經沒落的垃圾報刊,但經默多克接手經營,憑借著聳人聽聞的標題,形形色色的名人隱私以及無奇不有的奇聞軼事,神奇般地走紅,沒多久讀者就增加到了400萬人,成了全世界街頭小報登峰造極的偶像和模仿對象。

1973年,默多克又跨過大西洋,把美國的《聖安東尼新聞》和《星報》弄到手。

1976年2月,他先後收購了《紐約郵報》和擁有《紐約》、《鄉村之聲》、《新西方》等周刊的紐約雜誌公司。

1981年,默多克看準時機,購買了象征著大不列顛的體麵和尊,嚴的、有著200年曆史的《泰晤士報》,這讓默多克真正名揚世界。我們不得不佩服默多克超乎常人的才能,他總是能十分精確地判斷出大有發展前途的報紙,並果斷地據為己有,然後大把賺錢。

1984年,他買下美國的《芝加哥太陽時報》。

1985年,默多克買下了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可他看中的不是電影公司,而是該公司下屬的福克斯電視台。默多克用了一年的時間,把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獨立電視台改造成一個結構合理的電視網,從此這家電視台就成了一座寶藏。福克斯電視網所擁有的會員數從最初的12家電視台發展到188家,與美國老牌電視業巨頭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並肩而立。不久,他又購買了即將破產的英國收費電視台——天空電視台,然後以他的魔力讓它起死回生。如今,英國天空電視台成了歐洲的電視節目發射中心之一。

1993年,為了打人中國市場,默多克購買了香港衛星電視網。香港衛星電視台通過其技術上的優勢,在亞洲電視淘金中盡占先機,為默多克的電視節目和影視產品贏得了全世界近一半的觀眾。

1999年7月2日,默多克在倫敦宣布其屬下的新聞集團正式加入有線革命,轉型為國際網絡公司。他指出,報紙印刷年代就要結束。默多克強調,未來的世界不再是以大欺小,而是以快擊慢。

1999年4月,新聞集團開始策略性地投資互聯網、數碼電視與無線通訊產業。

進入2000年後,默多克又嚐試和雅虎合作,並和諾基亞公司討論在無線網絡發展方麵的合作。而旗下的子公司更是已建立了多家新聞、健康醫療和電子商務網站。

在很多人眼中,默多克不能算是報人,隻能算是報業投機商。默多克是膽量、謀略與勤奮的神妙結合。默多克說:“在買報和賣報中,我學會了辦報。”與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報人的區別,正是默多克成功並不斷發展的原因,他不會拘泥於已有報紙的本身,而是時刻盯著下一個目標。正如默多克所總結的辦報紙的一條經驗:要時刻注意新技術的端倪,向新技術投資。

默多克雖然已是富可敵國,但仍然像個澳大利亞拓荒者一樣起早貪黑。每天5點半起床,喝點胡蘿卜汁,遊一會兒泳,7點一到準時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他的助手隨時可能接到他的電話:我是默多克。

無論是頭版的新聞、各種照片,還是廣告的編排,他無不親自過問。默多克隻用6名助手管理他在全世界的4萬員工,而這6個人也不過是絕對服從的執行者。默多克堅信,發展事業的唯一辦法是自己親自管理。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