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4)(2 / 2)

當然,我們並非以為死亡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但在任何時候,堅守一份誠信,無異於給自己一個可靠的“護身符”。“把‘德行’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音樂家貝多芬充滿哲理的感慨,恰好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堅守聲譽與誠信對於人生的重大意義。

品格是最高學位

“品格”在英語中的定義是:“一個人生命過程中建立的穩定和特殊的品質,使他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有同樣的反應。”好品格源自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它不受地位、財富、環境等的限製。“沒有關係,大家都是這樣的”,這就是道德對我們的試探,而想擁有良好品格的人必須戰勝這些試探。

許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卡薩爾斯麵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的大寫的人,然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後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一位大學教授在上課的時候,拿出一個玻璃瓶子,把石頭裝在瓶子裏,當不能再裝石頭的時候,他就問他的學生:“滿了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滿了。”然後,他又把沙子放在瓶子裏,當不能再放沙子的時候,他又問:“滿了嗎?”這次有的學生就說:“還沒有。”教授笑了笑,說:“對!”接著又把水灌進瓶子裏,然後問:“今天,你們從這個實驗悟到了什麼?”有一位學生說:“我知道了,無論一個人的時間是多麼緊迫,他都有空去學其他知識。”而另一位學生說:“無論你的知識多麼豐富,你都能容下別人的建議。”而教授笑了笑說:“你們說的隻是它的一部分意思而已。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剛才先放沙,再放石頭,那麼,石頭還能全部裝下去嗎?先放石頭,還是先放沙,其中包含了我們人生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麼,什麼才是人生這塊石頭呢?”

“地位。”一位學生說。

“學曆。”另一位學生說。

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教授說:“人格,人格就是這塊石頭,人格才是人生最高的學位。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先人後己,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項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繼承和發揚的。”

史蒂芬·柯維博士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25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開篇就寫道:

“我潛心研究自1776年以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我閱讀或瀏覽過的論著不下數百,主題遍及自我完善、大眾心理學以及自我幫助等。對於愛好自由民主的美國人民所公認的種種成功之論,已算得上了如指掌。

“從這200年來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個令人詫異的趨勢,那就是過去50年來討論成功的著作都很膚淺,談的都是如何運用社會形象的技巧與如何成功的捷徑,但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特效藥,治標而不治本。

“比較而言,前150年的作品則有很大不同。這些早期論著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諸如像正直、謙虛、誠信、勤勉、樸實、耐心、勇氣、公正和一些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富蘭克林的自傳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努力進行品德修養。

“品德成功論強調,圓滿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唯有修養自己具備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快樂。”

品格是最高的學曆,那麼完善這份學曆的基礎在哪裏呢?,其基本點就是忠誠守信,而忠誠對人、恪守信義亦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對人忠誠一點、守信一點,就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也因此,你的品格將被人認可,從而開始人生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