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科學篇(1)(2 / 3)

前人說:太陽繞著地球轉,他卻說:地球繞著太陽轉。他因此觸犯了眾人,卻把真理握在手裏,從而撕破了愚昧的暗夜。

挑戰權威的人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於維斯杜拉河畔的托倫城,父親原是個商人,後任托倫市長和議員,母親是當地一位富商的女兒。哥白尼從小喜愛觀察天空,10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他被送到舅舅家裏撫養。舅舅雖是一名教士,但具有人文主義的思想,反對經院哲學的束縛,提倡研究實際。中學時代的哥白尼常隨舅舅參加一些人文主義者的聚會,深受其思想熏陶。

1491年,哥白尼以優異的成績邁進了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大學的校園。哥白尼在這裏度過了四年緊張的大學生活,係統地學習了天文學、數學等自然科學,閱讀了大量古典作品,尤其是亞裏士多德的作品。克拉科夫大學以其數學和天文學而著稱,所以,哥白尼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知名教授,親耳聆聽他們的富有啟迪性的講座,並與他們探討有關天文學的問題,這使他逐漸與天文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使哥白尼成為波蘭王國出色的神職人員,1496年,舅舅把哥白尼送出國門,到意大利去學“教會法”。可在博洛尼亞大學,哥白尼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在古希臘的哲學和天文學上。他的天文愛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他開始著迷於對天體運行的研究,認真觀測各種天象,並把觀測到的情況記錄下來。他根據自己觀測的結果,第一次提出了月球是繞地球運轉的一顆衛星的說法。他還精心繪製出所觀測到的各個星座和行星的確切位置,用以支持自己的說法。在研究中,滿懷激情的哥白尼充滿信心地認為,研究天文學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使人的理性趨於完美;當人們對天文現象進行長期觀測後,會進入一個理性的完美境界。後來,教會又資助他在帕多瓦學醫,哥白尼獲得了宗教法博士學位。這一切都為他以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使他成為文藝複興運動時期少有的“全才”之一。

大約在1503年秋,哥白尼結束了在國外的學習,回到了波蘭。此時的哥白尼已進入了而立之年。在以後的40年裏,盡管哥白尼一直擔任聖職,而且還做過醫生、法律顧問和財政管理人,組織過抵抗十字騎士團侵擾的武裝鬥爭,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一生的最大追求——天文學研究。他孜孜不倦,勇往直前,終於創立了震撼世界的日心地動理論,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從1497年到1529年,哥白尼用不同的方式向外界透露了27項重大的觀測實例。他以觀測的結果來充實、修訂自己的理論,並驗證它是否正確。他觀測的範圍包括日食、月食、火星衝日、木星衝日、土星衝日、黃赤交角、春分點移動等。這些觀測資料完全證明了他的推論是有根據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論斷已經在他胸中形成,那就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1502年7月15日至1514年5月1日期間,哥白尼寫了一篇《從天體結構導出的天體運行論要釋》在摯友中傳閱。該文實際上是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的大綱。此後,他便著手寫《天體運行論》,並用了四個9年的時間校驗自己的學說,不斷修改和完善這部巨著。直到16世紀40年代初,在他的惟一學生雷蒂庫斯和其他摯友的催促下,才將這部手稿送去出版。

時隔十餘載,當《天體運行論》幾經周折得以出版,並於1543年7月24日送到哥白尼家裏時,這位70高齡的科學巨匠在久病的臥榻上已經奄奄一息。他隻用冰冷的手撫摸了一下為之奮鬥終身的著作,便與世長辭了。

這部巨著被恩格斯譽為“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書中揭示了地球決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圍繞太陽的一顆普通行星。正是這一點衝破了中世紀的神學教條,根本改變了人們的宇宙觀念,引起了自然科學的一場大革命。

哥白尼的天文學思想及其新的宇宙體係,不僅否定了占統治地位近兩千年之久的亞裏士多德一托勒密學說,而且徹底動搖了宗教教義的基礎,使《創世紀》中有關上帝創造世界的描述成為一派胡言。由於他的努力,天文學憑此率先跨進了近代科學的大門。首先提出地球不斷繞地自轉、又以太陽為中心公轉的人並不是哥白尼,而是希臘薩摩斯島的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斯(約公元前310至公元前250年)。他指出晝夜變化是地球自轉造成的,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則是地軸傾斜造成的,並指出太陽比地球大。他的學說為後世天文學鋪平了道路。

阿裏斯塔克斯還借觀察和計算,試圖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大小和相對距離。他采用的方法盡管在理論上正確,但缺乏精密的僅器和觀測工具,以致計算出來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隻比月亮距離遠18~20倍,較之正確數字390倍相差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