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
4月8日,出生於遼寧省蓋縣蓋平師範學校。
1950年21歲
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沈陽基地空軍第四航校擔任俄語翻譯。
1951年22歲
9月1日被空軍選派赴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留學,學習航空發動機理論、裝機設計、維修及管理等學業。
1956年27歲
8月6日,經劉俊慶同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29歲
4月,於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畢業回國。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研製工作,參加我國最初起步的導彈研製設計工作。
1967年38歲
8月,由錢學森提議,聶榮緣批準調到國防科工委第五研究院組建衛星總體設計部,任總體技術總負責人領導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工作。
1970年40歲
4月24日,任技術總負責人研製的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1977年48歲
9月,被任命為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總設計師。試驗衛星通信工程於1977年9月被列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80年代前期三項重點任之一。任新民被任命為工程總設計師。
1978年49歲
3月18日,在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科學大會。代表衛星研製單位,在大會做題為《關於人造衛星的成就及展望》的發言。
1979年50歲
4月18日,被中共北京市委任命為七機部五院副院長。
8月28日,七機部黨組決定,任命孫家棟為“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總設計師。
1980年51歲
9月22日,在七機部召開的勞動模範、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被評為七機部勞動模範。
11月10日,經中央書記處批準,被任命為七機部總工程師。
1982年53歲
5月,任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總工程師。
1983年54歲
5月23日,被國院任命為航天工業部五院院長。閔桂榮、戚發軔、陳永源為副院長,王希季為科技委主任。
11月15日,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總設計師。戚發軔為副總設計師。
1984年55歲
10月,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立航天部一等功。
1985年56歲
10月6日,在國際宇航聯合會第三十六屆大會上,與其他12位宇航科技專家一起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0月30日,被中共中央任為航天工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8年59歲
5月,任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
10月,由航空航天部、國防科工委、外交部聯合組成關於商業衛星發射服中國代表團任團長,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主持與美國代表團就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的三個專題進行會談。
12月,率代表團赴美國就簽訂雙方政府協議進行談判。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最終簽署了《中美兩國政府關於衛星技術安全的協議備忘錄》及《中美兩國政府關於衛星發射責任協議備》。
1989年60歲
1月,赴美國華盛頓,代表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關於衛星商業發射服》的協議書。
3月,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90年61歲
3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2年63歲
10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3年64歲
2月,與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關於衛星技術安全的協議備忘錄》。
3月,被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4年65歲
12月,在北京率團與美國宇航代表團,就中美續簽衛星發射合同舉行會談。被任命為“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1996年67歲
8月,被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98年69歲
3月,被選入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9年70歲
7月,被聘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9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0年71歲
2月,被聘為國家航天局特別顧問。
10月,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1998年、1999年度航天獎。
2001年72歲
1月,被聘為總參謀部軍事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顧問。
2002年73歲
3月,被聘為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