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伊麗莎白一世(1 / 1)

英國曆史上有一位女王,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得英格蘭逐漸從一個歐洲偏遠荒蠻的小國發展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她就是“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她首先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措施,緩解了國內外重重危機,很快英國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富強,但事情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簡單。

為了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支持,她頒布了《徒工法令》,這使得持有少量土地或是沒有土地的農民淪為合法的廉價勞動力,這顯然不利於農民的利益。當時圈地運動逐漸興起,很多無家可歸的農民被迫流落街頭。後來,伊麗莎白一世又頒布了《懲治流浪者法令》,甚至規定若流浪超過兩年將被處死!如果說她為了發展本國的商業而鼓勵各種工業生產也無可厚非,但她頒布的這些迫害失地農民的血腥法律,為英國原始的資本積累塗上了抹不掉的陰影。

除了國內興起的“圈地運動”,伊麗莎白一世還鼓勵英國人進行海上劫掠,並把“海盜運動”視為打擊勁敵西班牙的重要手段之一。她大力倡導國內國際貿易,鼓勵向東方擴張。據統計,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英國從海上劫掠的財物,總價值不少於1200萬英鎊——它們成為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作為女王,伊麗莎白集威嚴、剛毅和冷峻於一身;然而作為女人,她卻是孤獨和寂寞的,似乎在她身上藏著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在伊麗莎白的內心深處,無疑有著她父親亨利八世多情多疑的特點。正因為如此,有關女王的各種傳言紛至遝來,她被看做風流成性、守寡不守身的怪物。雖然她宣布自己是一位與王國“結婚”的女王,但是她還是擁有不少寵臣,並與他們有著非常密切的交往。可以這樣說,伊麗莎白渴望愛情,但是拒絕婚姻,因為她對別人永遠都不信任。

這位糾纏於愛恨、美惡之中的女王,為了捍衛自己女王的寶座,甚至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推上了斷頭台!這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轟動,畢竟處死一位外國君主是件極為罕見又令人震驚的事情。事後,伊麗莎白自知理虧,竟將罪名推到她手下的官員身上。

伊麗莎白一世在人們的眼中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是她畢竟給英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開創了“伊麗莎白時代”。但是她確實又是個“壞”女人,因為男人做到的她做到了,男人沒有做到的她也做到了。這是打破男權規律的一項壯舉,也是至今還讓人為之驚歎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