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伴隨著2013年的到來,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似乎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樂觀。我們更多的是得到了以下的信息:

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5%,這是繼去年之後,經濟目標再次“破8”;一些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紛紛在裁員……據統計,美的集團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內都裁掉了幾萬人。麵對中國經濟轉型期這樣的陣痛,職場人士高呼“傷不起”。

在這場動輒裁員、降薪的寒冬之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陣陣的寒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升職、加薪,或者至少在這場危機中不會遭遇“被失業”。那麼作為職場人士,應該如何麵對呢?

職場其實就是一個殘酷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有人反複跳槽並越跳越低,最終失去信心;而有人卻精於謀劃,運用經濟學原理尋求利益最大化,逐步蛻變為職場中的風雲人物。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大的差別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職場中也是如此,隻有善於規劃自己,用經濟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得到最大的滿足感。

有的讀者可能要問,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誰都會盤點自己的成本收益,那麼為什麼金字塔上麵的人永遠隻有少數幾個,而更多的隻是普通人呢?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複雜,除了每個人的學曆、工作經驗等背景引發的社會分工不同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每個經濟人對於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追求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職場人士追求短期利益,總是追求高工資,導致其頻繁跳槽,結果職位不變,一直處於橫向發展的瓶頸;而有的職場人士則注重長期利益,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曆和能力,身價也逐漸水漲船高。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正是由於對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偏好不同,造成了職場中每個人的發展軌跡也不同。就像在戰爭中所表現的一樣,有的人當了一輩子兵,注定終生是一名小卒,而有的人卻能夠成長為決定戰局勝負的將軍、元帥。

此外,經過調查發現,很多職場人士都陷入了這樣一個誤區,認為每天踏踏實實工作就可以順利升職、加薪。其實這隻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因為升職、加薪是需要技巧的,隻有當你成為公司內不可替代的、稀缺的資源時才會有望達成目標。事實上,更多踏實工作的員工都是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內卷化效應 ”,而有的甚至會在這一波經濟危機中被裁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怪悖論呢?

為什麼很多人難以升職、加薪呢?

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司的領導和老板也是理性的經濟人。他們在時刻盤算著你的身價,也就是你為公司付出的勞動究竟值不值你目前的工資收入。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能成為公司內不可替代的員工,那麼你就會成為公司的“香餑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幫助你在職場中時刻處於清醒的狀態。

那麼,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具體怎樣做才能避免“被失業”,或者順利升職、加薪呢?

本書將提供給你滿意的答案。從職場中普遍存在的經濟學原理,到適合於找工作、升職加薪等各階段的具體方法和策略,本書中都有詳細的案例和闡述。另外,本書還列舉了很多真實的職場案例,用來解釋職場中的一些規律性的現象,讓讀者可以更加輕鬆地洞悉職場中的各種複雜現象和行為。

本書是我和周圍朋友、同事多年思考的結晶,我們認為,具有良好的經濟學理念和方法,就相當於擁有了通向職場達人的“路線圖”,而掌握職場經濟學的理念和方法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本書並結合自己的判斷、思考,最終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路線,進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在此,我要感謝著名財經評論員牛刀老師、中國金融在線集團副總裁馬令海先生、開源證券研究所所長田渭東先生、民族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徐一釘老師、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主持人曹巍和廣州電視台《經濟珠三角》主持人金子楠的鼎力支持和真誠幫助。同時也感謝為本書的寫作提供資料和數據的閆冬梅、欒海濤、王會、劉瑞凱、劉洪春、張嘯塵、楊用霞。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本書,得到的將不止是職場中的升職加薪、快速成長,而是一種使自己幡然醒悟的職場智慧,以及在職場中運籌帷幄的信心和策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王桂虎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