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死因蹊蹺,宋太宗趙光義又弟繼兄位,有悖常理。兩者之間究竟有沒有關係?
多年前認識的道士
傳說太祖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曾經和太宗與一位道士遊曆關河。這位道士是個奇人,他沒有姓名,身世也不太清楚,可是卻有一項絕活變金之術。他們三人一同交遊,每次沒有銀兩時,就見他從自己隨手攜帶的空袋中掏,一掏準能掏出金子,要多少就有多少,十分神奇。太祖、太宗與這道士都愛飲酒,有一天仨人再次喝得醉醺醺,那個奇怪的道士唱起了《步虛》曲,冥冥之中趙氏兄弟聽到了那麼奇怪的一兩句話,當下兩兄弟就覺得奇怪,可旁邊的人卻說連道士大聲唱歌都沒有聽見。等到趙氏兄弟倆酒醒再問,道士卻矢口否認,說什麼都沒有說。後來等到趙匡胤登基稱帝那日,正是猴年正月初四,應驗道士所說的那句話,太祖猛然驚覺,遂下詔全國找尋這位道士,然而斯人已去,音信全無,道士隱身不拜。
雪夜的燭光斧影
直到宋太祖登基16年後,一日太祖祭祀完畢回宮途中,忽見道士醉臥在道邊樹蔭下,笑著向太祖問安。太祖急忙命人將道士請至皇宮後殿,又擔心他逃走,匆匆上朝完畢即從前殿回來見他。兩人像以前同遊關河一樣,暢飲縱談,太祖盛情款待,令道士住在後花苑。守苑的官吏見他天天住在樹梢的鳥巢中,行為也很是怪異,幾天之後竟神不知鬼不覺地不見了蹤影。太祖牢記道士所說過的話,到十月二十日夜間,登上太清閣觀察天氣。起先天氣晴朗,太祖心中一陣暗喜。可是不久天氣陡變,風卷殘雲,雪雹驟降。太祖歎氣,移步下閣,當夜即召見趙光義。回到寢宮,太祖遣散宦官和宮妾,隻留趙光義,兩兄弟對飲暢淡。兩人談話內容現已不得而知,隻是宦官宮女在遠處依稀望見燭光之下,趙光義時而避席,似乎不勝酒力。飲罷酒,已是深夜,殿前的積雪已有數寸,太祖拿著斧子砍殿前的雪,還回頭向趙光義說著話,而後便悄無聲息。這一夜,後來成為宋太宗的趙光義留宿禁宮之中。而到天明之時,人們發現太祖早已駕崩,趙光義於靈柩前受遺詔繼位。
關於太祖之死的種種疑點
第二,趙匡胤臨終交待後事,趙光義靈柩前即位,這些都是朝廷中的頭等大事,本來應當在官修史書《國史》和《實錄》中提到,可是太宗朝在修《國史》與實錄時為什麼卻未記載太祖遺囑,對於太宗即位更是沒有提到一個字。另外,據各種文獻所載,趙光義在其他場合,對這件事也是閉口不談。這些都給後人留下了疑惑。
趙光義第二,趙匡胤身患重病,到了生命垂危才急召趙光義入宮受命是有疑惑的。史料記載,趙匡胤患病時間較長,他應當提早處理傳位的問題,對於相關問題也一定會早有安排,為何要等到病情危急時才召見晉王受命。還有正史中說既然是臨終遺囑,那必定病得很重了,為何又在召見晉王時能飲酒,舉斧戮雪呢?這裏麵一定有什麼蹊蹺。
第三,對於這樣一個病危的皇帝,手下人自然應當寸步不離地守在皇帝身邊,可是從十月二十日晚趙光義入宮,直到次日太祖去世,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內,皇帝的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這實在是太不合情理的事情。就是趙匡胤向趙光義交待後事應當屏退左右,但是難道英明的宋太祖趙匡胤竟會愚蠢到如此地步,讓趙光義既充當遺囑受命的當事人,又充當遺囑受命的見證人,以至於自毀遺囑的權威性嗎?
第四,趙匡胤曾召趙光義入宮受命,可是正史記載宋皇後卻在趙匡胤臨終前派宦官王承恩火速召德芳入宮,看到趙光義到來又驚愕地說不出話來,這些都說明趙光義在太祖臨終受遺囑絲毫無根據。更令人懷疑的是,給太祖看病的醫官程玄德竟然在太祖駕崩的當天淩晨守在開封府門口,隨同趙光義一同入宮。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這個醫官又怎麼會到開封府門口等著趙光義呢?(當時趙光義任開封府知府)而後來程玄德在趙光義手下很是得寵,這又說明什麼呢?
種種跡象都表明,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亡與趙光義篡位有著直接的聯係,很可能趙匡胤就是死於親兄弟趙光義的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