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花剌子模的噩夢(2)(1 / 3)

摩訶末悔不當初,被哈亦兒汗裹挾,以致釀成大錯。他對長子劄蘭丁說:“我死後,你就將我埋在這裏,我沒有臉麵再回到玉龍傑赤。你一定不要重蹈覆轍,要帶領花剌子模人民全力抵抗,以你的能力肯定會有一番作為。”套用陸遊的一句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將自己的全部願望都寄托在劄蘭丁身上。

心力交瘁之下,摩訶末沒有扛過這場大病,在裏海的這個小島上一命嗚呼。雖然晚年淒慘,但也算是善終,有個全屍,否則落到成吉思汗手中,肯定會被虐待致死。

長子劄蘭丁繼承了花剌子模的王位,暗中逃出小島,逃回了舊都玉龍傑赤。

哲別和速不台聽說摩訶末已經死在小島上,決定回去複命,雖然沒有抓到他,但是目的已經達到了。成吉思汗聽到摩訶末死了的消息,歎了口氣,說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此下場,究竟是誰之錯?”他沒有讓哲別和速不台回來,而是讓他們繼續向西北前進。

水淹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的軍隊全部集結在玉龍傑赤城外,但是他不急於攻城,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天氣炎熱,蒙古人生活在草原,夏季涼爽舒適,但是花剌子模位於中亞,這裏沙漠縱橫,夏季炎熱異常,對於習慣了涼爽的蒙古人來說,簡直如地獄一般難熬。其二是蒙古軍隊持續進攻,未曾休整,全軍普遍感到疲憊,加上損失的士兵數量還沒有統計。因此,成吉思汗決定全軍後撤,在一個綠洲城市紮營休整,而他自己則帶著兒子們返回河穀之地避暑去了。

秋季來臨,成吉思汗再次返回前線,休整的軍隊見到主帥歸來,士氣大振。成吉思汗派出自己的三個兒子術赤、察合台和窩闊台去攻城,同時還有大將博爾術、合答安等人輔助,他自己則坐鎮大營,等待捷報。

術赤、察合台和窩闊台率領五萬多人的大軍再次包圍了玉龍傑赤。與上一次圍城戰不同的是,玉龍傑赤的守軍和百姓思想已經完全統一,他們不再去思考戰敗了會如何,因為訛答剌、不花剌、撒馬爾罕都是前車之鑒。

現在城內可謂全民皆兵,沒有人有投降的想法。因此當術赤試圖讓城內的人投降的時候,他派去的使者被殺掉了,這宣告了一個信息,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蒙古軍隊要攻便攻,無須多言。

術赤無可奈何,隻得與察合台發起進攻,然而守軍的意誌異常堅定,加上堅固的防禦工事,蒙古軍隊接連幾次均無功而返。術赤再次用屢試不爽的老戰術,詐敗引敵人出城決戰,花剌子模的軍隊也真是配合,吃過幾次虧了,仍然沒有反思。

不過蒙古軍隊這一次有些心急,他們沒有等到大部隊出來,就殲滅了出城的部隊。城內的士兵看到同胞被敵人無情地砍殺,義憤填膺,但是沒人敢衝出城去,隻是從這以後,不管蒙古人怎麼挑釁,被罵成懦夫也好,無能也罷,花剌子模的守軍再也沒有主動出城追擊。

這就難壞了城外的蒙古軍隊,不擅長攻城戰的蒙古人一下子沒有了辦法,強攻不僅損耗士兵,而且對士氣的消磨也是不可估量的。蒙古人打起了遊擊戰,尋找著玉龍傑赤的漏洞,今天攻這一邊,明天攻那一邊,為了減少傷亡,均是點到為止,找不到突破口就撤退,一個多月下來,基本上是無功而返。

久久等不來捷報,成吉思汗在後方極為生氣,他憤怒地對身邊的失乞忽禿忽說:“都幾個月了,怎麼還沒有攻下玉龍傑赤!這三個小子到底在搞什麼鬼!這樣拖下去,會進一步激發守軍的士氣。”

是什麼原因使得之前一路奏凱的蒙古軍隊停下了腳步呢?玉龍傑赤城池堅固、軍民同心都算是因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蒙古軍隊內部的不和諧。術赤與察合台之間的矛盾再次激化,爭執的焦點就是攻城的方式。

察合台主張強攻,既然找不到漏洞,那就玉石俱焚,運用攻城車和雲梯強行攻城,將城池焚毀也在所不惜;但是術赤有自己的考慮,他覺得這些攻下來的地方將來就是他的領地,他要盡可能地保留這些財產,重建一座城池那可是個大工程,不如將原有的城池保存下來。兩個人的爭執也影響到下麵的士兵,兩方的親兵內鬥不斷,整個軍營紀律渙散,這才造成玉龍傑赤久攻不下的現狀。

失乞忽禿忽也提醒成吉思汗,說:“大汗,依我之見,還是在於三個兄弟之間沒有齊心協力,如果他們三個人擰成一股繩,那麼我相信以蒙古軍隊的戰鬥力,玉龍傑赤絕非不可攻破之城。”

成吉思汗點點頭,派人前去傳達口信:“術赤、察合台你們二人若要繼續內鬥,我定不饒你們兩個,如果再不能一致對外,我會將你們兩個全都撤換,回到草原去思過!從現在開始,軍隊指揮權交給窩闊台,你們二人要聽他指揮。”

果然,成吉思汗的命令一出,軍營中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窩闊台重新整頓了紀律,凡是在營內鬥毆的,一概軍法處置,絕不姑息。這樣一來,士兵們麵貌一新,蒙古軍隊又變成了那支常勝之師。

窩闊台指揮攻城,不再留任何餘地,直接用火攻。城內的守軍和百姓也是萬眾一心,城門被攻破,百姓們堅持巷戰,蒙古軍隊在玉龍傑赤城內苦戰七天七夜,每一個房屋都仿佛堡壘一般,蒙古人的傷亡也在直線上升。終於窩闊台忍無可忍,引阿姆河水灌城,玉龍傑赤瞬間變為澤國,耗時幾個月時間,玉龍傑赤宣告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