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成才規劃(1)(1 / 3)

職業化是一種潛在的文化氛圍,在職場上大家都用同一種語言說話,用同一種行為和道德準則來辦事,而一個非職業的人是和他們合不上拍的。大學生職業化的途徑很多,比如社會實踐、實習、畢業設計、試用期等都是將自己訓練成職業人的渠道。問題的關鍵是,大學生應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或者說是帶著明確的目標來訓練自己,盡快地完成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過渡。實現角色轉變,成就燦爛人生。

第一節從學生到雇員的轉變

當畢業生們經曆一番辛苦的求職最終得到了一份工作的時候,接下來麵臨的則是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社會角色的轉變。當許多同學懷著美好的憧憬,希望把自己多年來學到的本領充分施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理想和現實有很大的差距,遇到了許多自己不曾遇到甚至不曾想過的問題,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諸多煩惱。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如何才能盡快實現角色轉變,適應新環境並有所作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一、做好從“校園人”向“社會人”轉變的心理準備

昨天還是一名學生,今天成了一名員工,離開自己熟悉的校園,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往往被指派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薪酬不高,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員工”無所適從。年輕人容易將事情看得簡單而理想化,在跨出大學校門之前,都對未來充滿憧憬,不能適應新環境,大多與其事先對新崗位估計不足、不切實際的想法有關。當他們按照這個過高的目標接觸現實環境時,許多所謂的“現實所迫”讓他們在初入職場時就走了彎路,以至於碰了壁還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此時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感到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

如何克服落差感,盡快適應角色步入社會,這也意味著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轉化的真正開始。

做好角色轉換階段的心理調適,重點在於大學生要了解職業角色定義,安心工作,克服心理上的落差感。職業角色是用已掌握的本領,通過具體工作為社會付出,獨立作業,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在這一階段,應當盡快地從以往學習和生活模式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要動態地看待就業,不論是高才低聘,還是期望值跌落,都不會是永遠不變的。真正的人才絕不會被永遠埋沒。一定要有不怕吃苦以及做小事的勇氣和毅力。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大學生應該很有啟發。大學生應當克服工作壓力,盡快進入角色。

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東西畢竟有限,很多知識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去學習、鍛煉和提高。雖然是職場新人,也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盡心盡力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因為工作中的任何過失和錯誤都有可能造成本單位的損失,實際對你個人造成的不利影響會更大。也許你還為自己的“偷懶”和“小聰明”而沾沾自喜,也許你認為工作中一些小的疏忽無關緊要,但這很可能會讓別人對你留下不好的印象。你的上司或同事可能會認為你做事粗心,不夠投入,如果把事情交給你辦,會讓上司感覺不放心,這對於你未來的職業前程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所以,我們認為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朋友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現在不是學生,我是員工,我不是在為別人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每項工作”,這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雇員角色的核心內容。

這一階段心理調適的重點在於適應工作節奏,提出合理建議和構想,展示自己的潛能,為承擔重要工作做好準備。像小學生那樣從頭學起,虛心向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去努力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獨立見解,逐步具備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擔角色責任;融入集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單位創造效益,做出貢獻。

二、了解職場與校園的差異

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了四年,已經對校園環境、周圍的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熟悉了。畢業了,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很多同學感覺既新鮮,又忐忑不安。那麼,大學生畢業,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對你而言,畢業可能意味著……

“經濟要獨立了”“開始成年人生活”;

“未來不確定”“開始新的挑戰”;

“離開熟悉的環境”“生活狀態的改變”;

“離開我曾經愛的人”“麵對現實”;

“踏入未知世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不能再向父母要錢”“失去朋友、青春”;

“不得不幹活”“美好生活的結束”;

“失去自由”“可以有不同的生活”;

“不能再睡懶覺”“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準備成家立業”新的世界觀——新的知識範圍、新的洞察力;

全新的生活環境——新的自我形象你每天做什麼——新的任務和職責;

你是如何與別人相處的?你的地位、自由和受管製情況……

大學生畢業,對你而言,可能還意味著很多很多……為了初步消除同學們對職場環境的陌生感,我們下麵就來看看校園與職場有什麼不同。

校園環境與職場環境不同;

校園環境職場環境;

彈性的時間安排更固定的時間安排;

你能夠逃課你不能缺勤;

有規律、個別的反饋無規律和不經常的反饋;

長假和寬鬆的節假休息沒有寒暑假,節假休息很少;

對問題有正確答案很少有問題的正確答案;

教學大綱提供清晰的任務任務模糊、不清晰;

分數上的個人競爭按工作團隊業績進行評估;

工作循環周期較短:每周有班級會麵,每學期為20周持續數月及更長時間的工作循環;

獎勵以客觀性標準和優點為基礎獎勵更多是以主觀性標準和個人判斷為基礎;

你的老師與你的老板不同;

你的老師你的老板;

鼓勵討論有時對討論不感興趣;

明確規定任務交付的時間分派緊急工作,交付周期很短;

基本上會公平地對待大家有時很獨斷,並不總是公平;

知識導向結果導向;

你的同學與你的同事不同;

你的同學你的同事;

朝夕相處主要是工作時在一起;

關係很親密,但有時衝突會很激烈彼此很客氣,很少有很直接的衝突;

很少有直接的利益關係經常有直接的利益關係;

對你有意見往往直接提出來對你有意見往往會委婉地提出來;

三、如何做好第一份工作

開始一份新工作是人生中一大重要關口,如果這是你畢業後得到的第一份全職工作,那對你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如果你在做兼職工作,或以前有過工作經曆,那麼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了。即使這樣,公司提供給兼職員工或臨時員工的支持和工作上的指導與全職員工有很大不同。每個公司的工作要求不同,所以當你開始一項新工作時,也許你以前的那些“工作經驗”根本就用不上。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常帶著期望或憂慮等複雜的情感投入到新工作中去。剛開始工作時,新員工是沒有差別的。但你逐步累積的工作經曆、專業技術知識和人脈關係等都將對你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巨大影響。

所以,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要盡量給人留下好印象,為你的職業生涯開一個好頭。

(一)用心去感悟工作

工作是什麼?如何來看待工作?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朋友,應該用什麼態度對待工作,對你未來的職業發展將起非常重要的影響。

我們看下麵這個案例:

在職場工作幾十年,總結個人在職場中的經驗,或者說是我用幾十年人生經曆換來的體會,感受最深的是四個字:用心感悟。

在我年輕時,對工作、生活並不是用心去做,工作、生活或任何一件事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隻要認真學習,做好工作就行了。有時工作忙時或是心情不好時工作就會應付一下,這樣的工作態度造成我工作多年也沒有多大成就。直到不惑之年時,我才意識到要用心去工作、學習和生活。因為它們構成了我的人生,這一天天就是我的生命,不用心去珍惜這分分秒秒,人生價值就不會很好地實現。現在我意識到工作就是人生,工作就是生命。

工作就是要用心去做,學習就是要用心去學,生活就是要用心去悟,隻有這樣你的人生才不會虛度。如果你不用心去做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回報,當你的主管安排一項工作時,你不用心去做,就不能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就不可能讓你個人得到質的提升,所以說不用心去做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工作,工作都做不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體現?所以說,無論是做何事,都需要用心去對待,也就是說人生中任何事都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你不用心去做,就得不到真誠的回報。

因此我們要用心去工作,用心去學習,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努力,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麵對一切。

用心感悟,就如一位雕刻家手持刻刀精心琢磨、細細修剝一塊玉石。那落在玉石之上的每一刀,正如我們心靈中的一次次感悟。那塊玉石在雕者一刀刀精心雕刻下成了不朽的藝術品,而我們的心靈也正是在一次次不斷的感悟中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境地。

因為用心感悟,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