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政治狂人卡紮菲(2)(1 / 3)

60年代初首屆泛非首腦會議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就提議建立“非洲合眾國”。1963年非統組織就是大致按照聯合國的方式成立的,但它與聯合國不同,它沒有安全理事會,沒有促使決議生效的規定。非洲總統的政治生活又是如此充滿風險。當年30個國家首腦在亞的斯亞貝巴簽署了非統憲章,到1980年隻有7人尚在其位,其餘的人中,兩個被自己的士兵殺死,17個被軍事政變推翻但保住了性命,兩人自然死亡。刻薄者說非統最大的成就是至今沒有解體,善良的人依然從中看到希望:有朝一日,非洲會行動起來共同糾正過去和現在的非正義和不平等。

如今,非洲第一經濟大國南非已是東南部非洲聯合的主力,總統姆貝基上台以後更提出了以加強非洲聯合為核心的非洲複興計劃;尼日利亞以非洲第一大國的地位和巨大的經濟潛力,成為西非國家聯合的核心;北非大國埃及近年來也積極參與非洲聯合進程,並發揮積極作用。

北非的利比亞強人卡紮菲將目標轉向非洲以後,這個西方人眼中的“壞孩子”儼然已是成功的調停人,他曾兩次在卡比拉和烏幹達的穆塞維尼之間實現和解,把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裏亞的領導人拉到談判桌上來,還想在塞拉裏昂調解。石油收入讓他出手大方,“支票外交”為他可能的地區領袖地位奠定了基礎。

實現統一的目標都是一樣的,但是怎樣實現統一,政治家的看法各不相同。卡紮菲希望建立一個享有充分權利的聯邦或邦聯組織,其他人則認為各地區性經濟共同體之間實際利益分歧嚴重。

卡紮菲一貫的強人姿態在本次首腦會議似乎占了主導,但是,會還沒開完,決定聯盟的關鍵人物——姆貝基和奧巴桑喬就都提前離開了。新簽署的聯盟章程草案規定,非洲聯盟將設立最高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立法機構、司法機構以及泛非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將在一定的過渡期內逐步取代非統組織。遺憾的是,各國在聯盟的時間表、地位、主權讓渡方麵還有嚴重分歧。

當今非洲領導人中,卡紮菲是唯一強烈堅持泛非主張的,非統變聯盟的進程中,他擁有足夠的舞台把自己做大,偏偏卡紮菲同時又被評論為“最不穩重”的領導人,透過他的主張窺視非洲前途,得到的很可能是“最不可預測”的答案。

敢想、敢說、敢做的卡紮菲又提出了七大國際空間理論。他說,全球化對民族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民族國家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塊土坯,無法繼續生存,取而代之的將是洲際空間。這些洲際空間是:歐洲、北美、阿拉伯與非洲、獨聯體、拉美、印度半島、亞太。

在宗教、民族主義、種族衝突和領土完整的旗幟下,非洲大的流血從未停止,現在,卡紮菲要號召非洲人“忘卻”內部衝突,立沒有邊界的非洲聯盟,他的非洲統一之夢會實現嗎?

第二節 卡紮菲與西方恩怨40年

卡紮菲與西方世界的宿怨由來已久。執政42年間,他領導下的利比亞同美英法等大國分分合合,有過明爭暗鬥,也有過“親密接觸”,最終沒避開兵戎相見。

1.從小就有反西方傾向

卡紮菲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特立獨行的思想和言行令他毀譽參半。卡紮菲1942年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是一個窮牧人。童年的艱苦生活,培養了他堅毅的個性和吃苦耐勞的品格。青少年時代,他經常收聽埃及電台的節目,深受時任埃及總統的納賽爾民族解放思想的鼓舞,信奉泛阿拉伯主義,仇視猶太複國主義及其西方支持者。這造就了他後來反西方的政治傾向。1969年,27歲的卡紮菲雖然隻是利比亞軍隊中的一個通訊排排長,但率領12個軍校同學和手下的幾百名士兵揭竿而起,推翻了伊德裏斯王朝,自己當上了利比亞的最高領導人。

執政後,卡紮菲在利比亞提出要恢複伊斯蘭教“純潔性”。他本人以身作則,生活十分簡單,不抽煙不喝酒,喜歡住帳篷。據說,當他憂傷時,不是醉心於伊斯蘭文學創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帳篷裏靜思,聆聽真主的聲音。他的宗教思想讓他與所謂的西方文明格格不入。

長期以來,卡紮菲一直認為,利比亞、非洲、整個阿拉伯世界及第三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敵人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為此,他呼籲組織一支龐大的國際軍隊,讓這支軍隊遍布全球,共同對付西方“新十字軍”的進攻,並在美國人腳下燃起熊熊大火。在利比亞國內,他重視軍隊建設,並一直擔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九·一”革命後,利比亞實行義務兵和誌願兵相結合的兵役製。1983年2月,卡紮菲命令實施“革命總動員計劃”,對全體適齡男女進行軍訓。1988年8月,卡紮菲宣布取消正規軍,將正規軍改編為“民眾國衛隊”,並在各省建立由省政府防禦人民委員會領導的地方部隊,稱為防衛區衛隊。1988年11月,卡紮菲決定撤銷最高指揮部和總司令之職。1989年9月,他宣布成立全國臨時防務人民委員會,也就是全國最高武裝力量司令部,負責處理具體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