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紮菲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比如講他統治利比亞40多年,今年已經進入第42個年頭,這個人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他是個穆斯林國家的元首,可是,在他的國度裏麵,他推行、提倡婦女的權益,比如講,他任命婦女當法官,任命婦女當他的保鏢,任命婦女當他的戰鬥部隊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之下,卡紮菲難道真的是像西方國家那種描述,他是一個非常張牙舞爪的人嗎?
第一節 綠色籠罩黃金地
正因為卡紮菲在沙漠中長大,他對沙漠中稀缺的綠色有著特殊的感情。利比亞的國旗是綠的,首都的中心廣場也被稱為綠色廣場,的黎波裏市區大多數建築物的窗戶也漆成了綠色,連利比亞人的護照也是綠色的。更重要的卡紮菲的主張和治國綱領也被收入《綠皮書》。卡紮菲做夢都想把利比亞的整個沙漠變成綠洲,為此,他甚至不惜耗資250億美元興修浩大的沙漠水利工程——人工河,利比亞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卡紮菲的42年治國秘訣
利比亞局勢撲朔迷離,讓人有霧裏看花的感覺。
1969年9月1日,包括卡紮菲在內的一批年輕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伊德裏斯王朝,建立共和國,1977年又改為民眾國。卡紮菲執政42年,以效忠於自己的非正式組織機製取代正式的國家組織機製,以自己的家族和部落為基礎,建立起個人的集權統治。
要理解利比亞目前的局勢,必須回顧1969年以來利比亞政治體製的演變。卡紮菲認為,決策要集中,執行要分散。其實質是最高權力向卡紮菲個人集中。
從1969年“九·一革命”到1973年“人民革命”是利比亞政治體製演變的第一個階段,核心是創立“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和改組地方政府。
“九一革命”後,由12名軍官組成的革命指揮委員會(革指會)成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革指會任命內閣,組成中央政府。
1971年6月,利比亞宣布成立“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社盟),其他一切政黨都被宣布為非法。社盟事實上具有政黨和議會的雙重性質,年滿18歲的工農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利比亞地方政府由省市兩級政務委員會構成,委員多為社盟成員。
卡紮菲創立社盟的目的,是通過社盟建立革指會統治國家的有效機製。但事與願違,社盟並沒有完全服從革指會的領導,而是逐漸提出獨立於革指會之外的政治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卡紮菲於1973年4月15日發動“人民革命”,試圖創立新的機製。
第二個階段從1973年到1977年宣布成立民眾國,核心是創立“人民委員會”和“人民大會”,取代中央一級的革指會、內閣和地方政府。
“人民革命”從創立“人民委員會”開始。人民委員會包括省、市、區三級,年滿19周歲的人都可以參與區級人民委員會的選舉。人民委員會有權免除不稱職的各級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層。原有的管理機構和組織體係被迅速打破,大批沒有任何行政經驗的人進入管理層,利比亞陷入混亂之中。人民委員會接管省市兩級政務委員會的能,成為事實上的地方政府。
原有的社盟和新成立的人民委員會之間產生了矛盾,1975年4月,卡紮菲取消社盟,成立新的組織“人民大會”,與此同時,取消省一級行政建製。在區一級組成基層人民大會,當地所有居民自動成為其成員。基層人民大會的領導委員會成員,組成市級人民大會。在中央一級稱為總人民大會。
人民大會有三級,而人民委員會隻有兩級,在中央一級仍保留著革指會和內閣。因此,改組中央政府成為卡紮菲下一步的目標。1976年,卡紮菲發表《綠皮書》第一卷,主張“由全體人民掌握政權”,為中央政府的改組奠定了思想基礎。1977年3月2日,總人民大會宣布更改國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總人民大會取代革命指揮委員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總人民大會選舉產生總秘書處,並選舉卡紮菲為總秘書。由總秘書處負責任命總人民委員會,取代內閣成為中央政府,所有部長改稱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