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周宣帝召見劉昉、顏之儀進入臥室,想托以後事。二人到時,宣帝已不會說話了。劉昉為以後能飛黃騰達,趕緊去找鄭譯商量,共同擬定一個假詔書,聲稱宣帝遺囑,讓楊堅以皇太後父親的身份總攬朝政,輔佐繼位的靜帝。與此同時,顏之儀也急忙去找大將軍宇文仲,想立宇文仲為太子。當楊堅等人急急忙忙趕到宣帝病床前時,見顏之儀與宇文仲已站立在此,不由暗自高興,楊堅急忙下令衛士將顏之儀與宇文仲斬殺。

宣帝一咽氣,楊堅馬上以詔書的名義宣布皇帝遺命由他統領百官,輔佐小皇帝,並控製了京師衛戍軍隊,同時以正陽宮為丞相府,拉攏真正具有政治才能的高熲等一幫人做親信。三天後,楊堅等人才正式宣布宣帝已死的消息,8歲的靜帝繼位,以楊堅為左丞相,掌握軍事、政治大權。

盡管如此,北周王朝殘餘勢力仍在。宣帝的五個兄弟在外地為王,掌握著相當的軍事力量,一旦起兵,楊堅根本無法控製。於是他先隱瞞宣帝死信,推說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要嫁突厥,征召五王回京,解除其兵權,不久就把五王和明帝、武帝諸子陸續殺死。此時北周一些地方勢力對楊堅專權也不滿。580年6月,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和益州總管王謙於580年6月率十幾萬兵力起兵反抗,形勢異常嚴峻。楊堅一麵革除宣帝的苛酷之政,以取得人民的支持,一麵投入自己所有的兵力,經半年之久,將三方武裝反抗全部平定。至此,楊堅已基本控製了北周政局。

為了能順利當皇帝,楊堅又先以長子楊勇為世子,擔任洛州總管、監督東部地方勢力;自己由左丞相改任大丞相,並大封其曾祖等,以宣揚自己的家世;為進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響,又下令廢除所有對漢人的賜姓,令其各複本姓,這得到廣大漢人的普遍擁護。

當準備工作已完成時,581年正月,楊堅接受善觀天象的瘐季才的建議,準備二月稱帝。他先派人為靜帝寫好退位詔書,內容備讚楊堅功德,希望他能按舜代堯的故事,接受皇帝稱號,代北周自立。詔書由大臣捧著送到楊堅處,楊堅先是假意推辭,然後百官懇求才表示接受。楊堅就這樣奪取了北周政權,建立了隋王朝。

北撫突厥

隋文帝楊堅即位後,北方有突厥不斷南侵騷擾,使邊境地區不得安寧;南方陳朝有待於平定,可謂任重道遠。麵對這種局麵,楊堅作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一麵穩住南朝、積極準備平定南朝,統一中國;一麵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突厥,安定邊境。

突厥原是活動於中亞一帶的遊牧民族,後來東遷,活動在蒙古高原。在木杆統治時,突厥強大起來,到陀體統治時,不斷侵擾內地。楊堅初執周政時,曾派周臣長孫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與之和親,希望緩和雙邊關係。長孫晟在這次出使中,詳細了解了突厥地區的山川形勢、部落強弱及其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狀況。在581年,長孫晟就如何更好地解決突厥問題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他指出,目前隋朝剛剛建立,內外交困,不適宜動兵討伐突厥,但如果棄之不管,突厥會大舉入侵,所以應運用謀略,利用突厥貴族內部的矛盾,離間強大部落,扶助弱小部落,這樣一來,隻需要十多年,乘機討伐它,一定大獲成功。隋文帝接受他的建議,分派長孫晟與元暉出使黃龍(今吉林農安)、伊吾(今新疆哈密),分別對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的東西兩翼突厥勢力進行聯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當沙缽略可汗大舉入侵隋時,其先鋒阿波在長孫晟的勸說下很快撤軍。沙缽略對阿波的行為極為憤怒,便進攻阿波,阿波不得已投靠西突厥,這樣突厥內部互相攻擊,戰爭不息,隋文帝就從中得到利益。同時,隋文帝又三次征發民夫修築長城,與原來北齊所修長城連接,對抵禦突厥起了一定作用。585年,沙缽略可汗派兒子來朝見隋文帝,並向隋稱臣。後來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分時,東突厥南附接受隋的控製,北部邊防鞏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