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葫蘆娃(1 / 2)

正德皇帝又悄悄溜出了京城,早得了消息的百官隻當不知情,待正德皇帝走後方一擁而上驚慌失措地尋找,繼而痛心疾首言辭鑿鑿地陽為自責陰為指責。

楊首輔頗為淡定,和正德皇帝可能經過的各行政區最高長官打了招呼,讓他們佯裝不知那儒生打扮的是本朝天子,但要保證其安全,並且搞全包製,在誰地上出的紕漏,誰擔待。各地三司與總督巡撫紛紛抱頭痛哭。

當然,正德皇帝走前不忘交代禦用監和穀大用提督的西廠,按著圖紙做幾百頂帳篷,擱在乾清宮前。穀大用霎時覺著,還不如之前倉庫一事被牽連幹脆死個痛快。

此次隨行的,除了正德皇帝欽點的十二名虎背熊腰的錦衣衛外,還有位是大著膽子向江彬自薦的。

江彬端詳了半晌,才想起這位神采英拔的正是那日正德皇帝鬥虎時被錢寧一腳踢下來救駕反被自己救了的那位名陸青的。這倒是無心插柳了,江彬試了試,他武功還成,人也老實,便答應帶他在身旁。

三輛馬車,一路遊玩,但江彬卻不輕鬆。

九五之尊,才帶這些人,若出什麼岔子,他可擔當不起。於是每到一處,江彬便忙著找當地的馬車、車夫和成衣坊,孜孜不倦地更換車馬、行頭。又與當地的藩司接頭,找些人暗中護著,有備無患。

但正德皇帝故意與江彬過不去似的,盡往人多的地方鑽,讓十幾號人跟得臉紅氣粗。

集市似是正德皇帝的最愛,他隨身帶著本冊子,時不時記上一筆。

江彬偶爾瞥一眼,見上頭記著當地物價、民間疾苦……當然少不了的,還有某些官員的家長裏短……

正德皇帝記著記著便會哈哈大笑,還唆使身邊累得苟延殘喘的錦衣衛去打探虛實。此中奔波最多的莫過於江彬舉薦的陸青了,且正德皇帝總買些無用但體積可觀的“土特產”讓陸青捧著,搖搖欲墜的把視線都遮了。

江彬問起,正德皇帝一扭脖子不悅道:“誰讓他總瞧你……”

江彬簡直哭笑不得,他是這群小子的頭兒,偶爾窺探他臉色再尋常不過了……

悠哉了幾日後,正德皇帝忽然來了興致,決定改走水路。

江彬早習慣了正德皇帝的反複無常,將車馬賣了,讓藩司指派一艘哨船齊齊上路。

正德皇帝上了船,邊給暈船暈得膽汁都吐了的江彬順背,邊催促劃船的壯丁們加把勁。

也是命不該絕,江彬吐得脫水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鄱陽湖。

正德皇帝上了岸又不急了,拉著暈乎乎的江彬和一幹被晃得內髒都移位了的內侍、錦衣衛乘馬車去逛瓷都景德鎮。

景德鎮坐落於黃山、懷玉山餘脈與鄱陽湖平原之間。永樂三年始,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攜帶了大量景德鎮的瓷器,為夷國讚歎不已。正德皇帝禦用的瓷器,也多為景德鎮所製。

眾多瓷器中,正德皇帝最喜青花與五彩,便興致勃勃地蹦躂去官窖參觀。

官窖可不是老百姓能隨意進出的,被攔下後,江彬掏了銀子給守門的,勞煩他將牌子遞進去。片刻後,官窖內不入流的小官便嚇得慌忙而出,匆忙跪了,雙手恭敬地將江彬的錦衣衛指揮使腰牌奉還,大呼有眼無珠。

這也不是江彬第一次使這伎倆了,誰讓正德皇帝是個沒耐心的主,自己也不願與對方多費口舌。

於是,正德皇帝手裏捏著個得勝餅,邊啃邊觀賞製作瓷器的過程——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正德皇帝看到最後竟說要嚐試這“五彩”的步驟,卻被江彬用冰冷的眼神澆滅了興致。

夜幕降臨前,一行人到達了南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