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水河是湖江的一條支流,流經望城縣境,過去每年春天都要泛濫成災。一九五七年冬天,縣委決定徹底根治溈水河,並且準備圍墾位於溈水河與八曲河之間的團山湖,開辦一個現代化農場。
縣委機關大部分幹部要上工程第一線,雷鋒生怕把自己落下,一連向組織上遞交了幾份申請書,終於獲得了批準。他一分鍾都不願耽擱,卷起鋪蓋卷就上了工地。
溈水河兩岸紅旗招展,車水馬龍,勞動號子此起彼伏,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雷鋒渾身熱血沸騰,一進工程指揮部,連汗都顧不得擦一把,就向工程總指揮縣委趙副書記要任務。
趙總指揮很了解雷鋒,決定讓雷鋒留在指揮部當通信員。沒能上工程第一線,讓雷鋒多少有點失望,但他還是很愉快地接受了任務。其實當通信員並不輕鬆,每天發通知,送文件,接電話,有時還要上工地參加突擊性義務勞動,一天忙下來,也累得精疲力竭。別人可以去休息了,雷鋒還要守電話,他知道大家都很累,從不讓人替換。常常在電話機旁守一通宵。
工程指揮部設在一個臨時工棚裏,又潮濕,又陰暗,還四處跑風漏氣。冬天的寒風無孔不入,工棚白天還好一點,一到晚上,簡直就像是冰窖。雷鋒值班的時候,就裹著一件舊棉大衣,湊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或記筆記。
就在這裏,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三句活: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以革命的精神,對待現在;
以革命的誌氣,創造未來。
隨著工程的進展,春天臨近了,連著幾天的大雨引來了山洪暴發,溈水河水位不斷上漲,工程出現了險情。
工程指揮部緊急動員機關幹部帶頭上堤搶險,考慮到危險性較大,讓年老體弱的和女同誌在指揮部留守。雷鋒個頭瘦小,也被強迫留了下來。
險情就是命令,雷鋒哪裏能呆得住,同誌們出發剛走,他就悄悄溜出了指揮部,撒腿朝大壩奔去。
這時洪水到了,河水漫出了河岸,到處是汪洋一片,有的地方渾濁的積水有三四尺深,黑暗中根本看不見哪裏是路,哪裏是坑,涉水非常危險。雷鋒全然不顧,深一腳淺一腳,連滾帶爬地往前摸索。一到工地就投入了緊張的戰鬥,哪裏危險就衝向哪裏,一直到洪峰過去,險情緩解,才鬆下一口氣。
一位機關同誌突然認出了小泥人似的雷鋒,驚訝地說:“你不是留守人員嗎?怎麼也來了?瞧你這副樣子,就剩下兩隻眼睛是白的了!”
雷鋒咧嘴笑道:“你的樣子好看嗎?就一口牙是白的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開心地大笑起來。
溈水工程勝利完成,由於雷鋒表現突出,被評為“治溈模範”,光榮地出席了慶功大會。’
開春的時候,團山湖農場正式成立,縣委號召全縣的青少年為農場獻禮——捐獻一台拖拉機。雷鋒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每月隻有十幾元津貼費,但他一下子就捐獻了二十元錢,這是他參加工作的全部積蓄。
張書記聽說後表揚了他,然後鄭重地說:“我們研究了,準備讓你到農場去學開拖拉機,怎麼樣?”
雷鋒一聽,樂得跳起來!那時候中國農業機械化剛剛起步,人們隻是從書本上和電影裏見過拖拉機,當一名拖拉機手,是那一代青年人夢寐以求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