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珂同誌是在當晚六時二十五分由路過的三輪摩托車送到附近中山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搶救的。六時四十五分,醫院搶救無效,安珂傷重犧牲。後來,法醫在驗屍解剖時發現,安珂身上自左腋下、左腋後到胸、腹部被刺進九刀,左肺和胃被刺破裂,大量出血。從這裏,人們可以想像到搏鬥的激烈,安珂的英勇和歹徒的殘忍。
安珂同誌不幸犧牲了!消息傳到他生前工作,學習過的電台、部隊、學校。多少人痛哭失聲,悲哀痛惜,切齒憤怒!人們深情地悼念,學習安珂,強烈地要求追捕、嚴懲凶手。
原子彈在爆炸的瞬間能產生駭人的威力,是由於它積聚了巨大的核能;安珂同誌麵對利刀毅然挺身而出、勇鬥歹徒、保護同伴,他的精神動力是什麼呢?下麵,讓我們回顧烈士光輝的一生,從他的行動中找出結論吧。
踏著英雄的足跡走
“我認為:作為一個有朝氣的青年,就應該像一些英雄人物那樣度過一生,像保爾·柯察金、馬特洛索夫、雷鋒、王傑……那樣來生活。”
——摘自《安珂日記》
安珂於一九五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出生在一個革命幹部家庭。父母親期望他繼承革命傳統,長大成為一個正直無私、對黨對人民有用的人,給他起了個寓意深刻的名字——“珂”,意思是“無瑕的美玉”。為了促使安珂健康成長,家長常常給他講人民英雄劉胡蘭、邱少雲、羅盛教、雷鋒、保爾·柯察金等的故事。安珂從童年起,心中就充滿了對英雄人物的景仰。他是善於模仿的,有一回,他從幼兒園回家,約了幾個小朋友,在宿舍附近的草坪上點著一小堆草,大家趴在火堆旁挨熏,他說:“誰能堅持不動,誰就是邱少雲!”童心是幼稚的,也是美好的。為此事,他還挨了大人一頓批評呢!
跟他的同齡人一樣,安珂金色的童年過早地結束了。十年內亂期間,父母下放幹校,家裏戶口簿上“戶主”一欄,寫上了小學生安珂的名字。社會在急劇地動蕩著,美與醜、是與非、善與惡、革命與反革命,這一切都被翻轉、顛倒。為了使純潔的童心少受玷汙,正直的家長,正直的老師們抓緊引導孩子們學英雄、學雷鋒。媽媽給安珂買了一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安珂給吸引住了,自己又用節約下來的零花錢買來了第二集、第三集。他還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如饑似渴地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普通一兵》等描寫英雄人物的名著。他開始行動了,悄悄地給集體、給同學做好事。有一回,接連幾個晚上,媽媽見他放下飯碗就拿著錘子走了,很晚才回家,不由得疑惑起來,再三追問之下,安珂才講出真情:原來,他約了幾個同學為學校修桌椅,因為怕被人發現,隻好晚上悄悄地去做。聽完兒子的解釋,媽媽寬慰地笑了。兒子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走的是正道。
年輕的安珂,在黨的教育和英雄人物的熏陶下,慢慢養成了關心集體,勇挑重擔的好品德。在高中二年級時,安珂是班裏的勞動委員,他和同學們去了半年分校,每次勞動時,安珂總是提前為同學們準備好工具,然後按照各個同學的體質作好分工,比較輕的勞動,他都照顧體弱或者有病的同學;抬大石、跟拖拉機搬運,施肥、擔泥磚等重活髒活,他帶頭幹。他還多次與盜竊分校財物的家夥做鬥爭。一天傍晚,安珂發現分校附近有一個中年人扛著木料匆匆而去,行動詭秘。“這家夥是個小偷!”安珂立即招呼了幾個同學追上去。那家夥見追來的是幾個娃娃,哪裏放在心上!他不理會學生的責問,肩扛木料腳不停。安珂和同學們火了,衝上去,一把拉住那家夥,把這個偷木料的人帶到了分校辦公室。
動蕩的歲月結束了,安珂也結束了他的學生生活。一九七六年,他放棄了長子留城的機會,瞞著父母報名要求到西藏務農,後來被安排到增城縣石灘公社青年農場去。迎接他的是繁重的勞動:插秧,打禾,挑水淋菜,挑石灰……。石灰燒壞了他的大腳趾甲,上百斤重的擔子壓腫了他的肩膀,他不叫苦。他自我鼓勵說:“石頭是刀的朋友,障礙是意誌的朋友。”他在自覺地磨煉意誌。他經常早出工、晚收工,把自己的農活幹完,然後去幫助身體條件差、生產進度慢的同伴。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使知青們很受感動,大家推薦他當大田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