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年)出生於美國的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百萬富翁。羅斯福幼年時曾多次跟隨父母遊曆歐洲國家,18歲入哈佛大學主修曆史和政治,1904年畢業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後任律師。1910年羅斯福初人政界,以民主黨候選人身份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1912年連任,1913年31歲時任海軍部次長,表現了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1920年羅斯福以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身份參加美國大選,雖然敗北,卻由此成為全國聞名的政界人物。1921年羅斯福在加拿大參加了一次撲滅森林火災的戰鬥,由於過度疲勞後又下水遊泳,染上了脊髓灰質炎,致使下肢癱瘓。1928年至1932年羅斯福任紐約州州長,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以政績優異提高了威望。1932年羅斯福以“新政”作為解決危機的出路,當選為美國總統。任期內進行許多改革,使美國資本主義走出危機。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羅斯福多次當選為總統,是美國曆史上惟一獲得四次連任的總統;第二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斯福站在反法西斯勢力一邊,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臨終前他仍致力於創建聯合國。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伏案工作時突然患腦溢血與世長辭,終年63歲。
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總統之一,他的治國方略和外交謀略很值得後人借鑒。
他一反傳統的治國謀略,視改革為“新政”的核心。羅斯福上任伊始便宣布,全國銀行一律“休假”,以利於財政部對美國金融體製進行整頓。在工業生產上,國家負責調節各企業主之間、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關係,國家投資舉辦“公共工程”和“勞動營”,以減少失業大軍。在農業上,國家以給農民適當補助的形式削減農業生產,消除農產品“過剩”現象。在社會福利領域,國家擔負起維護社會公正原則的責任,采取美國有史以來第一項措施,向窮人和失業工人提供幫助,為失業者創造就業機會。
睦鄰“後院”的治“家”方略。羅斯福采取的睦鄰政策,也是值得稱道的。為了保證美國的國家安全,首先須得保持美國“後院”即拉丁美洲的友好與穩定。他上任伊始,便對外交政策進行了戰略性調整,首先是采取鞏固“後院”的策略。
羅斯福堅決摒棄孤立主義,采取“自救先救鄰”的外交策略。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不僅威脅到歐亞兩洲,而且威脅到大洋彼岸美國的安全。但美國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勢力仍然堅持美國不應介入歐洲事務。羅斯福敏銳地認識到希特勒稱霸世界的野心,迫切感到,美國必須援助歐洲方能“自救”,美國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必須援助英法等國家。羅斯福首先促進國會兩院修改了“中立法”,允許英法等國現金購買美國軍火。1940年夏羅斯福提出“租借法”,指明美國的敵人是法西斯勢力,美國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1941年羅斯福與邱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提議建立集體安全製度。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抓住時機,使美國徹底擺脫“孤立主義”,成為反法西斯聯盟的重要成員。羅斯福的外交謀略使美國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美國二戰後確立世界政治大國地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奠定了政治基礎。
羅斯福是美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戰期間站在反法西斯的立場上,為二戰的盡早結束做出自己的貢獻,也為聯合國的成立做了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