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要填寫的諸多表格中,有一種蔣築英是追求填寫的,那就是《入黨誌願書》。他知道,這張表格,對他來說,是不容易得到的。他努力學習業務,刻苦鑽研,即使在“文革”中,被卷進波濤滾滾的政治漩渦裏,他還堅持鑽研業務,堅信知識必有用。這本來是優點,但被扭曲了,說他走的是“白專道路”。
作為一個科技人員,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通讀馬列。但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一些主要著作他讀過,並寫了十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劉少奇同誌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他不知讀過多少遍了,上麵留下他劃的各種符號。他讀這些書,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他對黨的追求,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念,這些書給了他啟發。他父親的政治曆史問題,是他追求黨的道路上的難以逾越的鴻溝。但他不氣餒,一次又一次向黨組織寫思想彙報,傾訴衷情。在一次思想彙報裏,他寫道:“由於黨的多年教育和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使自己對社會發展規律、個人對社會應負的責任有了一些明確的認識,並逐漸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美好和最崇高的理想,也是社會曆史發展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曆史證明,中國要富強,人民要幸福,隻有依靠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
有人曾勸他,說:“像你這樣背著包袱的人,還是謹慎點好,還談什麼入黨!”但他不動搖,無論處於什麼群的逆境,也從不動搖。共產主義信仰,就有這樣的力量,它能使人身處逆境而毫不動搖,使人為了他人而不顧自己的一切,甚至在死神麵前,也放聲大笑!
在他第一次出國,臨行前的一天,夜很深了,孩子們早已睡熟,他的妻子在給他準備行裝,他在屋裏踱來踱去。
“休息吧,你在想些什麼呀?”妻子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問。
是啊,他在想些什麼呢?是對異國風光的憧憬?是對離別妻子兒女的掛牽?都不是。他對妻子說:“國家還相當困難,出國名額有限,誰不想有這樣的機會?組織上偏偏給了我……”
“那你更要好好幹,做出成績來。”
“這還不夠,”蔣築英說:“黨對我的要求不隻這些。作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科學工作者,光是業務拔尖還遠遠不夠。……”
夜,更深了,蔣築英攤開稿紙,在寫入黨申請書。這一夜,他家窗戶的燈光一直亮著,亮到淩晨。
1981年,蔣築英父親的冤案平反了。父親被作為退休職工處置。蔣築英給父親去信,說:“要相信,相信社會主義。我的入黨問題,在你的問題明確結論之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人總是應該有個信仰。現在有些人對入黨無興趣,但是我想,加入黨組織,是我的歸宿。”
1982年5月,黨支部根據他的多次申請和一貫表現,準備接收他入黨。當他接過多少年來夢寐以求要填的那份表格——《入黨誌願書》的時候,眼裏閃動著幸福的淚花,這一天他終於盼來了!
新的任務在等待著他。他要到成都去執行一項緊急任務。臨行前,他填寫了《入黨誌願書》,寫下了他的信仰和誓言:“一個人活著應當有個信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黨的事業是永存的。我願為實現黨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貢獻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