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活著,就是為了用生命陪伴你(3 / 3)

記不記仇對於張學良來說都無所謂了,大好的青春時光已經在幽禁的寂寞中度過了。治好了眼睛,他重新回到西子灣,他覺得,這個地方也挺好的。隻是,自從上次宋美齡來過之後,他不再研究明史和佛學了,改研究基督教了。之所以轉得這樣快,除了他格外信任宋美齡,這些年來他的心一直是空落落的,從明史中並沒有獲得多少有價值的慰藉,從佛學中,他也沒有學到什麼真經,不知道這個基督教是做什麼的,既然有人推薦,權且試試,萬一能讓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脫呢。對於趙一荻來說,張學良信什麼,她就信什麼,她無條件追隨他。

宋美齡第二次到西子灣已經是1960年元旦之後了,除了督導張學良研讀《聖經》,皈依基督教,她發現趙一荻的咳嗽越發嚴重。她回去後說服蔣介石把張學良和趙一荻移居到了台北北投,在台北市最北邊的陽明山上,這個地方山清水秀,也是溫泉區,但和井上溫泉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趙一荻的肺病似乎更加厲害了,她麵色蒼白,咳嗽的頻率越來越高,有時候還會咯血。劉乙光經過請示蔣介石,送她到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了係統檢查。檢查結果很不樂觀,她右肺葉上出現了一個小拇指大小的陰影,初步疑為早期肺癌,屬於占位性病變。醫生說抽煙成癮損害了趙一荻的健康,必須馬上住院治療,同時馬上戒煙,否則恐怕沒有什麼藥能給她治了。

宋美齡親自過問趙一荻的病情,建議台北榮民總醫院組成以著名專家盧光舜醫生為主的醫療小組,對趙一荻的病情進行治療。他們的意見是趙一荻肺癌初期,暫時以藥物治療為主,先不考慮開刀手術。張學良也是這個意見,身邊沒有了趙一荻的陪伴,他第一次發現自己原來這樣離不開她,這些年他和她已經成為一體,誰都不能沒有誰。趙一獲得肺癌的消息讓張學良幾天吃不下睡不著,他也傾向於保守治療,按照當時台灣的醫療條件,開胸手術風險很大,他不能讓趙一荻冒這個風險。

趙一荻對她的病處之泰然,她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她隻有一個信念,自己不能死去,未來的日子還要陪伴張學良。所以,隻要能治好她的病,即使冒著風險開刀也無所謂,她不怕吃苦受罪,這輩子她已經吃了太多的苦,習慣了。

按照盧光舜製訂的治療方案,趙一荻的病一天天好起來,臉上有了難得的紅暈,精神也好多了。最高興的是,他們在醫院見到了已經搬到台北居住的張學良的五弟張學森一家。那麼多年沒有見到過親人了,這次相見讓張學良和趙一荻感覺很溫暖。親情就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隻是被嚴密的看守阻隔著,相見很難。

趙一荻不再咯血了,病情漸漸穩定。美國那邊傳來好消息,兒子張閭琳要結婚了,新娘子是加州大學的同學陳淑貞,粵係軍閥陳濟棠的侄女。在外人看來他們兩個人算是門當戶對,趙一荻看重的是這對小夫妻之間的濃濃真情,她用自己一生的愛情經曆總結出,隻要彼此深愛,其他的一切都無所謂。

從病床上爬起來,趙一荻以為從此自己的肺病就徹底好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好好陪伴愛人。

重新又回到北投,她和張學良一起繼續學習基督教神學的功課,他們已經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這也正是宋美齡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