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資產階級思想家(2 / 2)

富蘭克林是當時著名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同當時歐洲許多著名學者和政治活動家都有直接往來。

富蘭克林在哲學觀點上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一方麵承認上帝的存在,承認上帝創造了自然界;一麵又認為當自然界被創造出來以後,自然界就是服從它本身內在規律的一種實在性東西。這就是他的世界觀。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他是唯物主義的。

富蘭克林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很有貢獻。他認識到勞動是衡量價值的尺度。富蘭克林還正確地認為人是“製造工具的動物。”馬克思在講到研究各個社會的經濟形態的重要意義時,就引用了富蘭克林這個關於人的精確定義。

富蘭克林的唯心主義社會觀比較明顯地表現在對宗教的看法上。他一再表明,他隻反對英國聖公會和天主教,並認為宗教是“必要的”。

富蘭克林熱愛自由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他認為以侵略和掠奪為目的的戰爭是罪大惡極的蠢事。他痛恨種族主義,反對奴隸製度,提出要建立一個所謂“特殊社會”,一切“都應該享受平等的自由和幸福的權利”的社會。

在政治觀點上,富蘭克林具有天賦人權的思想,他把洛克的“生活、自由、私有製”

的公式作為自己搞政治活動的指南針。

從17世紀初期開始,英國通過一係列的殖民活動,在美洲東海岸先後建立了13個殖民地。

到18世紀50年代,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日益尖銳,英法等殖民者爭奪美洲的鬥爭也日益激烈。富蘭克林出於對新興資產階級利益考慮,他的活動不得不轉到政治鬥爭上來。

1750年,富蘭克林被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議員。他參加了當時的反業主黨,成為議會反業主黨的領袖。1757年,賓夕法尼亞議會為製止業主和總督的不法行為,派富蘭克林到倫敦去向英王請願,由於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既得利益,談判形成拖延局麵。富蘭克林在報上發表文章,揭露殖民製度的罪惡。他的言論引起了廣泛注意。這迫使賓夕法尼亞的業主們主動做了讓步。

1762年,富蘭克林回到美洲。1764年,為請求英王保護殖民地的權利,賓夕法尼亞議會又派他去倫敦,但英王及其政府一意孤行。1770年3月5日,發生了波士頓人民因反對《唐德森稅法》而慘遭英軍屠殺的“波士頓慘案。”英國政府對殖民地的壓迫政策,使富蘭克林觸目驚心。

1775年5月5日,富蘭克林從英國回到費城,擔任賓夕法尼亞法治委員會主席,負責組織義勇軍,采辦軍火,發行軍需公債,用武力保衛賓夕法尼亞。同時他還是賓夕法尼亞議會主席,和潘恩共同起草了賓夕法尼亞憲法。賓夕法尼亞議會派他出席了1776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布殖民地與英國分離,建立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富蘭克林參加了宣言起草工作。

為了爭取國際援助,1775年11月,大陸會議成立了一個由富蘭克林為首的秘密委員會(即後來的外交委員會)。1776年12月,大陸會議派富蘭克林前往巴黎,向法國外交部遞送正式外交照會,提議同法國訂立商務條約和同盟條約,促使法國參加反英戰爭。盡管法國輿論一致主張援美,但法國政府卻是動搖的,富蘭克林的使命極其艱巨。

1777年10月,英將柏高英在紐約的薩拉托加戰敗投降。1777年12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發表聲明:準備承認北美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的《美法友好商務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

富蘭克林的努力最後取得了成就。同年6月,英法兩國不宣而戰。1780年,法國的遠征軍抵達北美參戰。富蘭克林出使法國的外交成就,對北美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鬥爭起了重大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以美國人取得最後勝利而結束。1787年6月,大陸會議派遣著名人物約翰·亞當斯、傑斐遜和富蘭克林等三人為和談代表,1783年9月3日,英美和約最後在巴黎簽訂,英國正式承認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獨立。

1785年7月,富蘭克林取道英國回美國,立刻被賓西法尼亞選為州長。他接連四年擔任賓州州長職務,在州長任期內,他采取了許多政治統一的措施,改變了賓州的外境;舉辦了一些有利資本主義發展的公共事業;大力發展了他一手創辦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用以培養該地青年。

1787年5月到9月,美國在費城召開了製憲會議,製定美國憲法,八十一歲的富蘭克林仍以賓州代表的身份出席會議。富蘭克林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之一。美國憲法中的兩院製,就是他為了調和各州的爭執而提出的建議。1788年以後,富蘭克林不再擔任政府官職了。

1790年4月17日,這位美國愛國者、科學家、資產階級思想家與世長辭了,他為新興的美國資產階級的事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