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想采蜜就不要踢蜂巢(1 / 3)

原著序

——“本書的完成”戴爾-卡耐基

35年來,美國出版界共出版了20多萬種圖書,但其中很大以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許多都虧本了。最近一位世界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負責人對我說,他們公司已經從事出版業75年了,經驗豐富,但是他們出版的書籍,8本中仍有7本是虧損的。

那麼我為何還冒險寫這本書呢?又憑什麼讓你去費心閱讀它呢?這確實是兩個值得一提的問題。下麵我就一一向大家解釋。

從1912年開始,我就在紐約開辦了一項專門幫助商業界人士和專業人士的課程。剛開始,我隻開設了演講課程——目的就是訓練成人如何在商業談判和團體交流中運用實際經驗,依照自己的思想,更清楚有力的發表他們的觀點。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逐漸發現,這些人不但需要係統有效的演講技能訓練,更需要提高與人日常交往的能力。而且我覺得我自己也需要這種能力。回想過去,我真為自己所缺乏的這種能力不安。如果20年前我又這方麵的書,那就不啻是無價之寶了。

如何與人打交道,這是大家都要麵臨的大問題,尤其是商人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即使你是會計師、家庭主婦、建築師或工程師,你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幾年前,“卡耐基基金會”資助的一項調查得到了重要發現,後來的“卡耐基研究院”也正是了這個發現:一個人經濟上的成功,隻有15%來源於他的技術和知識。而剩餘的85%則來源於他的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

幾年來,我一直在費城工程師協會和美國電機工程協會分會同時開課,參加這個課程的大概共有1500多位工程師。他們之所以參加這個課程,是因為根據他們多年觀察和經驗發現,技術知識最好的人並不能獲得工程中最高的薪水。

工程、會計、建築、或其它專業的技術人才薪水並不是很高,因為市場上的這種資源是飽和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除了技術知識,還有提出意見,領導別人及激勵別人的能力,那他自然會獲得更高的收入。

約翰.洛克菲勒在他事業鼎盛時曾說:“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像糖和咖啡一樣是種可以購買的商品。而且這種能力比世界上其他東西的價值都高,我願意付出更多薪水給有這種能力的人。”

芝加哥大學和青年會聯合學校曾做過一次耗費25000美元和2年時間的調查,以確定成人究竟需要什麼!調查的最後部份,是在美國的典型市鎮康涅狄格州米利頓市舉行的。調查的對象是米利頓的每一個成年人,他們要回答調查人員的156個問題,如“你的職業是什麼?”“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麵臨哪些問題?”“你閑暇時間幹什麼?”“你收入多少?”“你有什麼喜好?”“你最喜歡的學科是什麼?”都是諸如此類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人最關注健康,其次則是如何了解別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使人喜歡自己,如何使別人同意自己的想法。

負責這項調查的委員會,決定為成年人開辦與人相處的課程。他們努力尋找這方麵的書籍,但卻一本也沒找到。最後,他們問一位世界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是否有這樣的書,那位教育家回答:“沒有,雖然我知道成年人需要什麼,但還從沒有人為他們的需要寫過書。”

我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因為我為了找一本這種與人相處之道的實用書籍,已經花費了很多年的時間。

由於很多人需要這樣的書,所以我才試著寫了一本,希望你也喜歡這本轉為我的訓練班所寫的書。

為了寫這本書,我讀了所有我能找到的,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材料——“迪克斯”報紙信箱回答、離婚法庭記錄、雜誌,以及多方麵的著作。同時,我還雇用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人研究、探索。他在各大圖書館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閱讀了我遺漏的資料,各種研究心理學的專集、多種雜誌文章等,我們還研究了各時代的偉人傳記以及領袖人物的生平,從凱撒到愛迪生。光羅斯福的傳記,我就收集了一百多本。我們決定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找出自古以來,任何人用過的,關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我還親自訪問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成功人物,盡量找出他們在人際交往上運用的技術。

我把這些資料整理成一篇題為“如何交友和影響他人”的簡短的演講稿。後來由於這方麵內容的延伸擴大,現在講完這篇演講稿已經需要用一個半小時了。這些年來,我會在紐約每一期的卡耐基課程中,把這篇講稿說給學生。

在講給他們聽的同時,我也告訴他們要在處理事務和社交時進行實踐,並回來交流經驗,分享成就。這些渴望改進自我的男女學員,對這個做法都很感興趣,這是唯一一個,也是第一個為成人所設的,研究人類關係的實驗室。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就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它從實驗室中,從數千成人的經驗生根發芽。最初,我們隻是在明信片大小的卡片上印上一套規則;隨著內容的增加,下一期,我們又會把它印在一張較大的卡片上,再然後就是一本小冊子,一套小書……不論尺寸,還是內容,它都在不斷地擴大充實著。15年的實驗和研究,現在終於有了這本書。

我們定立的這些規則,並不是理論猜測,它們有著神奇的作用。聽起來也許令人難以置信,但它確實改變了很多人。下麵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我們有一位學員是個雇傭了314名員工的老板。許多年來,他給予員工的總是無盡地驅使、批評和斥責工。他的嘴裏幾乎從沒有說過讚揚和鼓勵的話。在學到了本書的這些原則後,他的人生觀大大改變。現在他擁有了一個忠誠、合作又充滿熱情的團隊,他原來的314名“仇敵”全變成了他的“朋友”。

他曾在演講中得意的說:“以前我在公司裏巡查時,沒人和我說話,員工們一看到我就會轉過臉去,但現在他們和我都是朋友了,連門衛都親切地直呼我的名字!”

這位老板現在盈利和閑暇都更多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事業和家庭中都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訓練班上還有很多的推銷員,學習這些規則後,他們銷售業績也大大增加。過去難以溝通的人,現在也已經變成了他們的新客戶。一些公司的高級職員不但升職了,薪水也增加了。上期有位學員是某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報告說,由於使用了這些原則,他的年薪增加了五千元。而費城煤氣公司一位即將降職的高級職員,經過這項訓練後,不但避免了降職的危機,還獲得了提拔,待遇也隨之提高了。

受訓人員的妻子在參加課程結束聚會時說,自從她們的丈夫參加這項訓練後,她們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快樂了。

威廉-詹姆士是哈佛大學的著名教授,他曾這樣說:“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現在我們隻是處於半醒狀態,我們隻利用了身心一小部分的資源。對於那些極限之內的潛能,我們還習慣地不去利用。”

本書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幫你發現、利用“習慣地不去利用的那部分極限之內的潛能”。那些是你孕育在身心,尚未利用的財富!

如果你讀完本書,你仍然難以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形時,那麼對你來說,這本書就是失敗的,因為,實際行動才是教育最大的目標,而並非知識。而這就是一本行動的書!

就說到這裏吧,這篇序言已經太長了,下麵我們就言歸正傳!

如何從這本書裏獲得最大效益

一、假如你希望能從本書裏最大獲益,你就必需具備一個比任何規則或技術都重要的的基本條件,否則你再怎麼研究也沒用。但如果你具備這個條件,你不用看這篇建議,也一樣能收到奇妙的效果。究竟是什麼條件呢?它是一種深切的學習欲望,一個渴望學會與人相處能力的堅定決心。

要想達到這個條件,你就應該經常提醒自己這些原則對你的重要性。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你能熟練自如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原則,你會有更廣闊的天地,更豐厚的經濟收入。你要反複告訴自己:我所學的這些與人相處的技巧,能讓我更受歡迎、更加幸福快樂。

二、我希望你不要快速閱讀一章,得到一個模糊的概念後,就急於看下一章,除非你是覺得無聊才看本書。如果你是為了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而閱讀的,那麼你就應該詳細研讀每一章,這才是既省時又有效果的辦法。

三、邊讀邊思考是個好方法。你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應該在何時何地運用這個原則。

四、當讀到你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建議時,可以用紅筆在下麵劃一條線。如果讀到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那就可以在旁邊打幾個“★”號著重標示。當你溫習這本有著劃線和著重號的書時,不但可以增加閱讀趣味,還可以迅速有效地抓住重點,蒙受更大的好處。

五、我認識一個在一家極具規模的保險公司當了15年經理的人,他會長年累月的反複查看公司發出的保險單,他為什麼做呢?因為那是他記憶保險單條款的唯一辦法。

有一次,我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完成了一部演講術的書稿。我發現我必需反複閱讀,才能清楚地記住書稿的內容。

因此,如果你想獲得真實持久的好處,草草的瀏覽一遍可不夠。你不但要對它詳細研讀,還要經常抽出時間反複溫習,同時還要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不時翻看。你要記住,隻有長時間認真的複習,才能把這些原則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