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表(一)(2 / 3)

1999年,才旦卓瑪參加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廳、廣電廳主辦的歡迎澳門回歸的專題音樂會的演出,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拉薩分會場大型開幕式和閉幕式的演出。10月,參加了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年、國慶五十周年綜合大型文藝晚會“祖國吉祥”的專場演出,還出色地完成了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藏的大型演出任務。12月,應拉薩市委、市政府的邀請,為答謝北京市人民政府對口援藏拉薩市,在京進行了八場慰問演出,同時,在中南海為中央首長和中央黨校各演出一場。

2000年,才旦卓瑪參加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香港舉辦的西藏自治區經貿洽談會的專場演出。同年,在歡迎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到拉薩的文藝晚會上擔任獨唱。

2001年,參加了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的大型主題歌舞《金色歲月》的演出,受到了胡錦濤書記和中央代表團的好評。同年,還參加了慶祝中共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赴京演出等活動。

2002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派,才旦卓瑪赴加拿大、比利時參加“2002年中國西藏文化周”。

2003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委派才旦卓瑪赴泰國參加“2003年中國西藏文化周”,通過文藝演出向國外宣傳西藏五十年來的巨大變化。8月至10月成功地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舉行才旦卓瑪大型音樂會《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演唱的《一個媽媽的女兒》榮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

2004年,才旦卓瑪參加了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廳、廣電廳聯合主辦的“新年音樂會”的演出,還參加了青藏、川藏兩路通車五十周年“五彩路”的專場音樂演唱會。10月,赴北京參加國慶五十五周年中山公園會場、豐台區和朝陽區的慶祝演出活動,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同年,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廳主辦的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音樂晚會,才旦卓瑪擔任獨唱。

2005年,2月1日至26日才旦卓瑪應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新聞辦、文化部外聯局、中國文聯的委派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訪問演出。9月,才旦卓瑪參加了西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大慶主題歌舞《向著太陽》的演出,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及中央代表團成員觀看了演出。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並得到賈慶林及中央代表團的高度讚揚。10月,赴深圳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六周年的“錦繡中華”大型文藝晚會,演唱了《一個媽媽的女兒》。秋季,出席在上海舉辦的“上海百年電影”慶典紀念活動。

她現在仍有很多出訪和演出計劃,才旦卓瑪視歌唱為生命,一生為人民而歌唱是她的追求。

報得三春暉強巴平措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深冬的一個夜晚,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燈火通明,歌舞陣陣,江澤民總書記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同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來自全國各地參加全國六次文代會、五次作代會的代表歡聚一堂,共慶全國文藝界的世紀盛會。

在組織者的特意安排下,西藏文聯代表團團長、著名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瑪有幸被安排在主賓席江總書記的身旁。江總書記在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中一落座,便親切地與才旦卓瑪拉起家常,談到高興時,他亮開嗓子,爽朗地說:“才旦,你的嗓音一直沒變……”這句話語看似平常,卻包含著總書記對才旦卓瑪藝術才華的褒獎和讚許。是的,才旦卓瑪的“嗓音”沒變,她那玉盤落珠般的歌聲自從傳遍祖國大江南北,便深深地打動著成千上萬人的心,雖然經過幾十年的風霜歲月,她的歌聲依然散發著奪人的神韻和魅力,更沒變的還有她那樸實真誠、永遠謙遜的人品藝德以及她那顆為黨、為社會主義、為人民而歌唱的赤誠的心!

當身為普通農家女子的才旦卓瑪離開後藏、離開雪域高原這片高天厚土,走過八百裏秦川的古道,投進上海音樂學院懷抱的時候,她實現了人生最大的跨越——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民歌手,變成了一位蜚聲海內外的歌唱家,從農家女變成了人民的藝術家。她深知這種跨越是黨和人民給予的,她要為黨、為人民而永遠歌唱。

有件事影響並決定了才旦卓瑪的一生,那是她即將跨出校門走向更為廣闊的歌唱舞台的時候,敬愛的周總理利用一次接見的機會,語重心長地囑咐她:“才旦,你還是回西藏去吧,黨培養的民族幹部,不應脫離本民族的人民和生活。”此時的才旦卓瑪正處在藝術的巔峰,她的歌聲走紅全國,她的名字家喻戶曉,許多著名的藝術團體競相邀請她加盟;但是才旦卓瑪牢牢記住總理的囑托,舍棄了優裕的環境和條件,義無返顧地踏上了生她養她,令她魂牽夢縈的故土,又回到她所熱愛的人民當中。

新生的西藏,新生的人民,激發著才旦卓瑪的藝術激情,她要放聲高歌。但是回西藏不久,接踵而至的那場史無前例的“文革”又改變了她的一切。在那些顛倒黑白、人人自危的日子裏,才旦卓瑪的歌聲和名字似乎一夜之間便在歌壇消聲匿跡。麵對風雲變幻的政治風暴,才旦卓瑪倔強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她不願放棄心愛的歌唱藝術,更不願放棄為人民而歌唱。當西藏歌舞團組織宣傳隊時,她毅然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報名參加,隨隊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在廣袤無垠的草原牧場、在麥浪翻滾的田間地頭、在大雪冰封的邊關哨卡,都留下了她堅韌的足跡和嘹亮的歌聲。每到一處,她得到的是群眾熱誠的歡迎和擁戴,而她總是用歌聲表達自己對人民對子弟兵的一往深情。此時的她雖然遠離了花環和桂冠,但她的心卻與西藏的父老鄉親貼得更近了!

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勝利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西藏的文藝事業與各項建設事業一樣,迎來了發展繁榮的春天,才旦卓瑪也煥發出藝術的青春,她的歌聲再次飛出雪域高原,飄蕩在萬裏神州,人們驚歎地發現才旦卓瑪的歌聲依然那麼高遠明亮,那麼迷人!

一段時間,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推湧下,全國演藝界刮起“走穴”風,曾有幾位歌星多次以豐厚的報酬盛邀才旦卓瑪參與,但都被她一一婉言謝絕了。她並非腰纏萬貫的大腕巨富,但才旦卓瑪就是才旦卓瑪,她不願為金錢而出賣自己的藝術和人格,她要把歌聲奉獻給人民、奉獻給生她養她的土地。也許有人不理解,認為她太傻,太保守,送到家門的錢都不要。但是這些人又怎能想到她擁有的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大筆“財富”——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護。是的,她擁有這些已經足夠。作為一名歌唱演員、一名藝術家,如果失去人民群眾,那他就失去了滋養自己的土地,失去了根。從這一點看才旦卓瑪是最富有、也是最幸運的!

隨著社會影響的提高,才旦卓瑪先後擔任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社會領導職務,各種社會活動和工作更加繁忙,但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她的歌唱藝術。為了扶持和培養更多的優秀歌唱人才,繁榮西藏的歌曲藝術創作,才旦卓瑪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於一九九七年成功地創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並舉辦了首屆評獎活動。這次評獎發現了一批歌唱新秀和優秀創作歌曲,得到社會各界好評,特別是一些演唱作品不脛而走,廣為傳唱,有些曲目還成為西藏電視台的保留節目,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影響。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旦卓瑪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自己的藝術生命,延續著為人民、為社會主義而歌唱的心願!

(本文作者為原西藏自治區文聯主席)來自人民,為人民歌唱——我們的才旦卓瑪羅念一一九五六年國慶節前的一天,拉薩古城陽光依然是那樣燦爛,天空依然是那樣湛藍。入夜,西藏軍區新建的大禮堂裏座無虛席,一場由軍區文工團為接待各地區出席西藏首屆青年代表大會的代表而組織的晚會就要開始啦。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張經武和西藏軍區譚冠三政委等領導同誌都來了。突然譚政委告訴我們孫培生團長:“演出中要加一個女聲獨唱,是一個日喀則青年代表。”團長高興地答應了,並囑咐我:“小羅,你要好好把她唱的譜子記下來!”

剛演完兩個節目,工委宣傳部的同誌領著一個手拿竹笛的小夥子和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走上台來,接著報幕員向觀眾說:“歡迎日喀則青年代表折登演唱《歌唱共產黨》!”隨著那位藏族姑娘走向前台,台下鼓起了掌聲。我早已準備好了本子和筆,並集中全部聽力,也沒來得及仔細打量這姑娘如何漂亮,隻記得她身著樸素的藏裝,頭上還戴了一頂藍色的解放帽。一會兒,小夥子的笛子吹出了平易又深情的引子:從容的歌聲演繹著這首使我終身不忘的優美旋律。全場熱烈的掌聲給了折登姑娘以真誠的鼓勵和歡迎,沒有人想到過,我們一代農奴出身的卓越的歌唱家就這樣走上了人民的舞台!

演出結束後,軍區文工團想要把折登調到文工團來,工委宣傳部同誌答複說:已經決定她去鹹陽“西藏公學”學習……四十多年過去了,往事如煙,但總是難忘,這就是我第一次認識我們的歌唱家才旦卓瑪。

一九六三年秋天,我接受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農奴》的作曲任務,我用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全片主題音樂的設計和主要插曲《阿哥,你何須說》的作曲。當我寫完這首歌的同時就想到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誰來演唱?風格和情感誰能完成得好?隻有才旦卓瑪,唯一的選擇隻有才旦卓瑪!(原譯折登卓瑪)我向李俊導演提出這個想法。當時才旦卓瑪已在上海音樂學院聲樂係學習,在樂壇已是嶄露頭角,倍受關注,剛剛外訪演出,不久將返回北京。後來在劇組同誌的努力下,終於把她找到了。一個不平凡的下午,八一廠錄音大棚裏非常熱鬧,除電影樂團之外還來了很多本廠職工,他們是專為聽才旦卓瑪唱歌來的。當馮光濤舉起指揮棒的時候,全場鴉雀無聲,樂隊輕聲的震音背景中,傳來了甜美濃情的無字歌聲:啊……音樂在進行,對農奴強巴的真摯深情在銀幕和人們心中演繹,“為了我的歌,你也要在人世上生活……”她哽住了,聲淚俱下,滾燙的情,滾燙的淚,在場的人們心都隨著她的歌聲緊張了,怎麼辦?再來一次!又再來一次,沒錄好嗎?不,錄好了!錄音師李林同誌停下錄音機,說:“這樣的感情真難得,我有信心把它合成好。”時間已過了三十五個春秋,這感人肺腑的歌聲,仍然深深地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是在通俗流行歌曲風靡一時的日子,報刊上還不斷看到回憶這首歌和才旦卓瑪演唱的文章,認為它是那些“愛得死去活來”的愛不可比擬的真正的愛情;在文革浩劫中曾有人受迫害到生死的邊緣,因得到這歌聲的啟示慰藉而頑強地生活了下來,類似的事例不止一個兩個。

為什麼一位歌唱家的歌聲有這麼驚人的魅力?首先是西藏人民用血和淚對封建農奴製度的抗爭,創造出如火如荼的生活,才可能產生這樣的作品。歌唱家用自己的心和血淚把作品釀成濃香的酒,然後彙入善良的人們的心中。農奴出身的歌唱家來自人民,她的歌聲濃縮了人民的情。

才旦卓瑪的魅力不僅來自歌聲,更來自於她的人格。不管是在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飯堂裏,會議間歇,隻要有人要求她唱歌,她從來就是立即滿足人民的要求。她沒有出場價,她的歌聲是無價的,是珍寶是甘泉;她沒有架子,她永遠和人民在一起;她沒有孤獨,她的歌聲永遠在人民的心中,人民需要她,她屬於人民。我喜歡她的歌,她的歌多次使我感動,因為歌聲裏有雪山草原,有森林,有羊群,有青稞,有整個西藏高原的山河,有我第二故鄉的父老親人的微笑,有整個藏族人民對黨對祖國、對各民族兄弟人民的無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