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七日,李淵命令各軍圍攻長安城。規定:不準侵犯隋王朝皇家七廟和代王皇室,如有違令,誅滅三族。這是最得人心的,也可爭取一大批人。十一月初九,軍頭雷永吉首先攀上城牆,於是,攻克了長安。隋王朝代王楊侑,身在東宮,左右侍從人員奔逃潰散,隻有皇家侍讀姚思廉站立在楊侑身旁。李淵的軍士將登入殿堂,姚思廉厲聲斥責軍士道:“唐公興舉義兵,為的是扶助帝室,你們不可以沒有禮貌。”這麼一斥責,軍士們都愕然,在庭院中排列站立。李淵到東宮迎奉代王楊侑,把他送到大興後殿暫住,讓姚思廉扶著代王楊侑,一直扶到順陽閣下,李淵流淚哭泣,跪拜而別。李淵返回後,住在長樂宮,和百姓約法十二條,將隋朝的苛政酷令全部廢除。
十一月十一日,李淵將陰世師、骨儀等人抓了起來,曆數他們的貪婪苛酷,以及抗拒義師的罪行後,將他們處死。處死的共有十餘人。其他人概不追究。這樣就把敵人縮到最小的範圍。
李淵贏得起兵節節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注意策略口號。李淵父子的起兵不是打出“反隋”旗號,而是在“尊隋”的名義下進行的。李淵父子打著“尊隋”旗號的目的在於減少阻力,以便站穩陣腳。所以,李淵父子在“尊隋”旗號下,確實做了一些文章。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淵派儀仗迎接隋王朝代王楊侑到大興殿,登皇帝寶位,稱為隋恭帝。楊侑當時年僅十三歲。他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義寧”,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十一月十七日,李淵從長樂宮進入長安,楊侑特賜李淵:假黃鉞、使持節,委以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晉封為唐王。李淵把武德殿改為丞相府,唐王發布的“教令”改稱“命令”,每天到虔化門處理政務。十一月十八日,榆林、靈武、平涼、安定諸郡,都派遣使者前來稱臣,請求任命。十一月十九日,楊侑下詔:所有軍政事務無論大小,以及文武官員的任職,無論貴賤,典章製度的執行懲處,全部歸丞相府處理。隻有到郊外祭祀天地,以及四季祭祀祖先,才向皇帝楊侑上奏。
涿郡義軍首領羅藝
李淵設置丞相府官屬。他任命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何潘仁派李綱進入長安覲見,李淵留下李綱為丞相府司錄,專管選任官員事宜。又任命前考功郎中竇威為司錄參軍,命他製定禮儀。竇威是竇熾的兒子。李淵將府庫中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賞賜給有功人士,以朝廷的財政困難,右光祿大夫劉世龍呈獻計策,他認為現在義師幾萬人都集中在京師,木柴草料價格昂貴,綢緞布帛價格便宜,把長安城中六坊以及皇家林苑中的樹木,砍伐下來當木柴出售,用來交換綢緞布匹,估計可以換得幾十萬布匹。李淵采納了這個建議。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淵任命李建成為唐王世子,命李世民為京兆尹,並封為秦公,封李元吉為齊公。十二月初七,追諡唐王李淵的祖父襄公李虎為景王,父親仁公李日丙為元王,李日丙的夫人竇氏為穆妃。
戰鬥仍在繼續。薛舉探知李淵已平定長安,便急忙派兵包圍扶風。李淵派李世民率兵抗擊薛舉,又派薑謨、竇軌出使散關,安撫隴右地方的百姓,派左光祿大夫李孝恭招撫慰問山南,派府戶曹張道源招撫慰問潼關以東各地。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率兵在扶風進攻薛仁杲,大破薛仁杲軍,並追擊到壟坻才返回。薛舉大為驚慌,問他的部屬道:“自古天子有降事乎?”黃門侍郎錢塘人褚亮回答道:“趙佗歸附漢朝,劉禪侍奉晉室,近代則有蕭琮,其子孫迄今還地位顯赫,榮華富貴,這種轉禍為福的事自古就有。”衛尉卿郝瑗快步上前道:“陛下不應該問這種事!褚亮的回答又是多麼荒謬!從前,漢高祖經過多次逃亡與失敗,蜀漢的先主劉備屢次失去妻室兒子,可是他們最後都建立了帝業,陛下怎麼可以因為一次失利,就作亡國的打算呢?薛舉聽了此番話也後悔了,他馬上改口說:“隻不過拿這些問話來試試諸位將領罷了。”於是重賞郝瑗,讓他作自己的高參。
十二月十九日,平涼留守張隆,十二月二十一日,河池太守蕭以及扶風、漢陽郡相繼歸附李淵。李淵命竇璡為工部尚書,封為“燕國公”,命蕭為禮部尚書,封為“宋國公”。薑謨、竇軌率軍走到長道縣,被薛舉擊敗,就率軍撤退。李淵派遣通議大夫劉世讓安撫招集唐弼的殘軍,劉世讓與薛舉相遇,戰敗,被薛舉俘虜。
李孝恭擊敗朱粲,諸將請將俘虜全部殺死。李孝恭認為不能這樣做,不然,往後就沒有人敢投降了。於是從金川到巴中蜀地,檄文所到之處,投降歸附李淵的有三十餘州。
屈突通和劉文靜相持了一個多月,屈突通又派桑顯和率兵夜襲劉文靜的軍營。劉文靜和左光祿大夫段誌玄竭力苦戰,桑顯和兵敗逃走,桑顯和部屬全部俘獲。屈突通這時的處境愈加窘迫了。有人勸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自己侍奉過兩位帝王,皇帝對自己的恩寵照顧,都很優厚,拿著別人的俸祿而在困難時背叛,這是我萬萬不能這樣做的事!”屈突通還常常指著自己的脖子說:“要當為國家受一刀!”屈突通慰勞勉勵將士時,沒有一次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對此也很感動。李淵派其家僮去勸降屈突通,屈突通當即將僮仆斬首。當他聽說長安已經失守,家屬都被李淵俘獲,便留下桑顯和鎮守潼關,率軍東去,準備奔往洛陽。屈突通剛剛出發,桑顯和就獻出潼關向劉文靜投降了。劉文靜派竇琮等人率領輕騎,會同桑顯和,追阻屈突通,在稠桑追上了。屈突通擺好陣勢,堅守自衛,竇琮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去勸說,屈突通罵道:“過去是父子關係,如今成仇敵。你來幹什麼?屈突通命令身邊的人用弓箭來射屈突壽。”桑顯和對屈突通的部眾說:“如今京城已經失陷,你們都是關中人,打算去什麼地方?”屈突通的士兵就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知道自己已無法逃脫,就跳下馬,背向東南方向再三跪拜號哭道:“我的力量至此已經使盡,不敢辜負國恩,天地神靈,全都知道!”士兵抓住了屈突通,押送到長安。李淵任命他為兵部尚書。賜他“蔣公”的爵位,兼任秦公元帥府長史。
李淵派屈突通到河東城下,勸守將堯君素投降,堯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止,悲不自勝。屈突通也流淚沾濕了衣裙。他對堯君素說:“我軍已經失敗,唐王義旗所指之處,無不響應,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你還是早些歸降為好。”堯君素說:“你身為朝廷高官,隋煬帝把關中防衛重任委任給你,代王更依靠你保護社稷,你為什麼背棄朝廷而投降呢?還替人家充當說客?你所乘的馬,就是代王賞賜的,你還有什麼臉騎著這匹馬呢!”屈突通說:“哎,君素,我是力盡圖窮而來!”君素說:“你力盡圖窮,我現在的力量還未用盡,哪裏用得著你多嘴!”屈突通漸愧退走了。
李淵自從攻克長安之後,便通告各郡縣,於是東起商洛,西到巴蜀,各地的郡縣官吏、義軍首領、氐羌酋長,爭相派遣子弟見唐王請求歸順。
這時,李密擁兵三十萬,在邙山北麓列陣,南向緊逼洛陽上春門。竇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圓明等都派人奉勸李密稱帝,李密屬下裴仁基等也上疏請李密早日確定皇帝位號。李密回答道,東都的形勢非常危急,不能談論這些。正月二十二日,李淵命世子李建成為左元帥,秦公李世民為右元帥,率領各路兵馬十餘萬增援東都。三月初四,李淵又派齊公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允許全權處理。
三月二十三日,隋恭帝下詔撥出十個郡,增加唐王的封地,仍然以唐王李淵為相國,總管文武百官,唐王可以設置丞相以下官吏,又加援李淵“九錫”。李淵對手下的官員說:“這是阿諛奉承的人幹的事,我自己把握朝廷大政,又給自己加優寵和九錫,怎麼可以呢?如果一定要照著魏、晉王朝“禪讓”那條路,不過一連串複雜的儀式禮節,既騙上天,又欺人世。他們的作為趕不上春秋時的五霸,而所追求的美名,都超過了禹、湯、文王三王,我不但覺得可笑,還覺得很可恥。”此時,也有人說:“曆朝都這樣做,怎麼可以廢除?”李淵說:“堯、舜、湯、武王分別有自己所處的時代,登王位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其至誠上應天意、下順民情,從來沒聽說夏朝、商代末年就得效法唐、虞那種禪位。如果少帝知道內情,他一定不肯批準,假若少帝年幼無知,是我自己尊崇自己,又假意推辭,是平生從心裏不願做的事。李淵說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隻是把丞相府改為相國府,其他像“九錫”之類的特殊榮耀,都沒接受。
李淵世子李建成等率增援軍抵達東都洛陽,駐紮在芳華苑,東都城關閉城門,不出軍接應,李建成派人前往招諭,又不答複。李密出軍與唐軍相爭,隻作稍微接觸,就各自撤退。東都城裏有不少人想作為唐軍的內應,秦公李世民認為平定關中不久,根基還不牢固,即使得到東都洛陽,也不能守住。因此,沒有接受作內應的要求。四月初四,又領軍隊返回關中。李世民認為城裏看見唐軍撤退,肯定會追來。因而在三王陵設置三處埋伏,嚴陣等待追兵。東都留守段達果然帶領一萬多人追來,遇到埋伏,打了敗仗。李世民又追擊敗軍,直抵洛陽城下,殺了四千多人。又設置新安、宜陽二郡,派行軍總管史萬寶、盛彥師鎮守宜陽,呂紹安、任魏統兵鎮守新安,唐軍回師。
當時,東都隋廷能管轄的地方隻有城裏,人心不定,朝議郎段世弘等人秘密策劃響應李建成等率領的軍隊。剛好李建成的軍隊已經撤退,於是,他們派人聯絡李密,約定四月二十五日夜裏,迎接李密進城。事情被發覺,越王楊侗命令王世充誅殺了段世弘等人。李密聽說城內已經被平定,不敢再進,便回去了。
隋煬帝的死訊傳到長安,唐王李淵慟哭,十分傷心,他說道:“我北麵稱臣侍奉君王,君主失道不能挽救,又怎麼敢忘記哀痛悲傷呢?”這也是李淵的一種策略。這為三月份的事。當時,隋王朝已經徹底瓦解了。李淵認為時機成熟了,便想一腳踢開隋恭帝楊侑。於是自導自演了一出禪讓戲。
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楊侑讓位給唐王李淵,讓出皇宮返回代王府。五月二十日,唐王李淵在太極殿即皇帝位,派刑部尚書蕭造在長安南郊,稟告上天,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武德”。停止用郡,設置州,改太守為刺史,因為屬於土德,所以顏色以黃色為尊。於是,李淵在關中重建新王朝,這就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