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後記 收獲喜悅是生命的黃金(1 / 1)

當本書的最後一行文字爬上了格子,喜聞解放軍三〇四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大樓竣工,投入使用。一幢白色的六層樓便典雅端莊地坐落在三〇四醫院內西側,坐落在北京六月的燦爛陽光下。

這是收獲的時節。

收獲總是令人喜悅。

還是在一個多月前,我與雷永升科長、杜淑芬秘書遵照三〇四醫院領導的批示和盛誌勇教授提供的采訪對象,奔波於重慶、上海進行補充采訪時,就得知燒傷研究所和醫院燒傷科的人們像過年一樣享受喬遷的喜悅。聽說一些在舊樓住院治療的燒傷患者也在分享這個喜悅,說等到住上幾天新樓再出院。

最能體恤這個喜悅的當然是本書的主人公--我們敬愛的盛老、盛誌勇教授。擁有一座燒傷研究所大樓是盛老多年來的一個夙願,一個夢想。這在他年輕時的心田裏就已經築建起來了。

聽杜淑芬說,從一開始大樓剛打下地基到一層一層升高,盛老就無時不牽掛著,稍有空閑他就到工地上遛遛、轉轉。有時候,他會站在工地一邊停留許久,眯著眼睛,默默地注視著褸層在工人們的忙活下一尺一尺地崛起、升高……看他那專注的神情,像一位看田的老農聆聽莊稼的拔節聲。一群哨鴿貼著他的視線飛過去了,又一群哨鴿貼著他的視線飛過去了,這時他喜悅的心情也像一隻放飛的哨鶴,在他守望的這片“領地”上盤桓翱翔……

對於像熱愛土地的老農一樣熱愛自己從事的科學領域的老專家來說,這個領域就是他的聖地。他命中注定一輩子都是一個虔誠的朝聖者,並為之傾盡一切,奮鬥畢生。

作為這個領域的拓荒者和耕耘者,他同樣像熱愛土地的老農一樣,在播種時節充滿著耕植勞作的喜悅,在收獲季節充滿著奉獻果實的喜悅。

誠然,你隻有沿著他走過的田埂,朝那片領地的深處走去,才能被他的喜悅所感動。因為這喜悅,是屬於那些對生命充滿熱愛:對人類懷有巨大悲憫的人,才會享有的喜悅;因為這喜悅,是屬於那些對深愛自己的事業像老農深愛土地一樣滿懷對大地對生活的讚美和感恩的人,才會享有的喜悅。

盛老一生持守清貧,但這喜悅,卻使他富有。

因為他和他的同事、他的弟子們為成千上萬個生命帶來了福音。這喜悅,就是他和成千上萬個生命最富有的黃金。

如果你不能理解一粒種子在土地上經曆的春夏秋冬,不能理解一個生命的全然完成,你就很難理解教授一生執著的領域猶如田野般的那種神秘、美和力量,那種在更深邃的背景下遠遠高於天闊於地的神聖法則;你就更難理解農民對土地懷有的感恩情愫,教授和成千上萬個生命一起分享的生命最富有的喜悅。

你是否曾聽見,有詩在為生命歌唱: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泥土裏……

同樣,像盛老關注燒傷研究所大樓的建築進展一樣,三0四醫院的領導很是關心這部書的創作。院長陳曉紅、政委高福鎖、政治部主任薛崇民曾多次督問有關這部書的采訪和寫作進展情況,並做出批示:要給予大力協助和支持,為作者提供采訪、寫作上的方便和保障。宣傳科長雷永升、秘書杜淑芬為筆者提供了大量的采訪線索和有關資料文獻。尤其感動的是,在後期補充采訪時,院領導派出雷永升和杜淑芬陪同筆者赴重慶、上海等地采訪盛老當年的同學和同事。

在采訪、寫作、三易其稿的兩年多時間裏,總後勤部首長和總後政治部領導一直關心著“戎裝院士”這套叢書的組織撰寫和宣傳發行工作,批示:要像搶救國寶一樣組織好院士傳記撰寫工作。還有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同誌,為這套叢書的每部作品能及時出版給予了鼎力支持,付出了辛勤勞動。

在書稿付梓之前,在這文字之未的後綴上,筆者一並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同時,也懇望醫學界的專家、教授以及社會各界的朋友們對本書的不足和缺漏之處給鄧批評和校正。

讓我們和盛誌勇教授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

活著,因你而美麗!

活著,當為生命喝彩!

作者

2002年8月6日於太平路,墨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