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一座座工廠接連拔地而起,礦物資源被大量開發,綠色的森林被大量砍伐,空氣質量極度下降,大多數人群都進入亞健康狀態。這時候人們不禁開始反思,開始關心自然生態,開始關心地球的未來……地球的未來是什麼?
核武器戰爭?世界末日?還是徹底進入冰河時代?
這是一個很讓人擔憂,卻又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人類科技在不斷進步,其破壞性也正在成幾何數不斷增長,隻要在前進的腳步上踏錯任何一部,都有可能造成難以預期的災難。到那時,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有人說,我們應該維持地球的和平,大家一起保護我們的藍色家園。也有人說,我們應該加大對宇宙的探索力度,尋找新的家園。地球是否能夠永遠和平下去,我不知道。
很幸運的是,在21世紀的初期,人類便已經觀測到了太陽係附近有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
但是我又不得不很沮喪的告訴大家,那些疑似“第二地球”的類地行星,它們距離地球最近的也有幾十光年。幾十光年有多遠?我隻能說,那是一段人類遙不可及的距離。
簡單的說,一光年就是用光的速度跑一年的距離。
光的速度大約是30萬千米/每秒,1光年約為94,605億千米;我們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大約是20千米/每秒,也就是說,如果現在人類乘坐飛行器不考慮任何其他因素不停飛行的話,也需要一萬多年才能夠達到一光年的距離,如果要飛到最近的類地行星進行探索,便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
人類有那麼長的壽命嗎?
很遺憾的回答:沒有!
那麼我們是否永遠都無法踏足新的地球呢?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為了生存,即使再艱難,人類前進的腳步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依靠飛行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地,但我們還有更多的方法來完成我們的新計劃。比如:星際躍遷、超光速時空飛行、甚至是蟲洞和星門的建造,這些曾經科幻影片中才會出現的科學技術,也將成為我們人類的努力方向……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無法看到這些計劃的完成,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們可以不妨把時間推後一百年:
2112年,9月。
經過上百年的資源爭奪,地球的現有資源已經陷入了極度貧乏期。各國政府在經過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後,終於達成協議,各自開始把資源開采重心轉向了星辰大海。因此,各國對航天技術的研究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現在在距離地球不遠的這片星空中,已經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空間站。在空間站附近,不斷有著宇宙運輸船進進出出,一顆顆原本荒蕪一物的大小行星上,坐落著的各種礦石開采廠。寂靜的宇宙,忽然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CGTH-021運輸船,請求停靠。”
“請稍候……”
“CGTH-021,空間站停靠請求已通過,正在導航中……”
龐大的太空運輸船緩緩前行,被空間站牽引逐漸停靠在了012號港口上。
隨著艙門“呲”地一聲打開,一個身穿宇航服的青年整了整衣領,邁著大步走進了空間站。
這段時間管利可是累壞了,為了協助太空工程隊建造人類的第一個星門,最近資源消耗巨大,就連他這個宇宙探險家也不得不充當起了臨時運輸工,管利不禁有些苦笑。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運輸物資的工作比較勞累,但他一想到自己正在參與的這項人類劃時代的建造工程,他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自從七年前查托克博士宣布了關於蟲洞的研究成果後,地球聯合政府就開始共同籌建“星門”的計劃。
星門,顧名思義就是星際時空之門。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創造一個足夠大,並且足夠穩定的蟲洞,以此來達到超遠距離的星際穿梭。然而這“第一星門”的穿梭地點,便被設定在了23光年之外的“水藍星01號”類地行星附近。
如果這一次星門計劃成功,那麼人類便可以探索第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新地球”,這是千千萬萬人類都熱烈期盼的事情。
作為尤為熱愛星際探險的管利,他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了,他相信隻要自己在這一次星門計劃中表現得足夠優秀,那麼他就完全有機會成為第一批踏入“水藍星01號”的星際探險家之一!一想到這裏管利渾身的疲勞就已經散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