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幾個大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個個鐵青著臉,低著頭,像是死了全家一樣。
送走了他之後,司馬昭冷冷笑了笑地自言自語似的說:“就算諸葛亮還在,也不可能保全他太久,何況是薑維呢?”
那天回去之後,他帶著魏帝賞賜的東西,非常高興的樣子。並且將那些舞姬安排在了府中的上房裏,常常去跟她們飲酒做樂。
隔天宴會上的事就被人大加宣傳,人人都說他是個昏君,魏國的百姓還常拿這件事做為飯後談資,用來當笑話講。
對麵這一個沒有心肝的人,誰都不會去防著他。司馬昭之所有給他這麼好的待遇,不過是要向天下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更重要的是讓東吳看看,早點投降,讓天下重新歸一,這才是天意,並且投降後,魏國是一定會善待大家的。
可惜東吳並沒有因為這個就投降,依然頑固不化的獨立著。
成為安樂公之後,他真的很安樂。盡管所有的人都在罵他,但是他完全不理,反正那些人也不會在他的麵前罵。後來終於有一個官員看不過去,特地跑來看他。跟他說做人不可以這樣無情無義,正所謂人言可畏呀,再說先人的墓可都在蜀國呀,怎麼可以說不思念故土呢?
那個官員的年紀已經不小,極為看重名譽,他也知道那個官員是在蜀國土生土長的,這個年紀還跟著他來到這裏,思鄉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也不去跟那個官員計較,還勸他隨遇而安,不要想太多。
那段時間,他每天在自己的府上看歌舞,跟司馬昭賜給他的歌舞們打得火熱,跟著他來到這裏的嬪妃各個怨自己命苦。整天自哀自怨。他對這些嬪妃本來也沒有什麼感情,跟他有感情的隻是王慧兒和李昭儀,可惜李昭儀在降魏那天自殺了,王慧兒可能因為受不了外來的壓力,也可能是因為思子心切,總把自己關在院子裏輕易不出來見人。
他當然也會常常去看王慧兒,隻要一想起劉璿死時的樣子,他就覺得自己對不起王慧兒,但是王慧兒並不在意他是不是來看自己。雖然也在外麵聽到很多流言蜚語,但是在他麵前,王慧兒從來不提。遇到王慧兒心情好的時候,她還會自親下廚,為他做些蜀國的小吃。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讓王慧兒一樣恬淡,每個夜裏走在府中的時候,他都能聽府上那些女人們的哭聲,她們都是跟著他從蜀國來到這裏的,也都還年輕,他沒有這麼多的精力去安撫她們每一個人。
思來想去,最好的方法不如將她們都全遣散出去,讓她們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幸福,總好過死守在這裏天天哭泣得好。
這麼想通了之後,那一天晚上,他就決定去張巧兒的房裏,張巧兒已經很久沒有跟他說過話了,他也從來沒有主動來看過張巧兒,在這些女人中,張巧兒應該是最恨他的一個。
張巧兒的人生還很長,他不能讓張巧兒一直在仇恨裏渡過剩下的日子,所以還是決定來跟張巧兒談談,怎麼說張巧兒現在還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另一方麵他也是想和她商量著遣散那些不願意留下來的嬪妃和侍從的,但是剛走到張巧兒的房門口。他就聽到裏麵有男女間私密的歡笑聲。
雖然跟張巧兒沒有什麼感情,但是他和張巧兒之間畢竟還有敬哀皇後相連著,他更多的隻是覺得自己是張巧兒的姐夫,所以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的心裏並沒有怎麼難過,也沒有氣憤,更多的隻是意外。
但是意外過後,又覺得這好象是正常的,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感情上躲避著張巧兒,但是張巧兒畢竟也隻是一個正常的女人,有一個正常女人需要的感情。雖然貴人皇後,但是在感情上她卻是十分寂寞的,哪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能受得住長期的寂寞呢?
雖然張巧兒現在的行為無疑是他已經臭不可聞的名聲上再撒上一勺油。但是他還能在乎這個嗎?
他握著拳頭,腦子裏出現了片刻的空白,空白之後他又回過神來,思考著該怎麼對麵現在的事情,過了一會兒,他放下拳頭,轉身回到自己的寢宮。他並不是要逃避這件事,隻是還沒有想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