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肢體經絡病證醫話(七)(1 / 3)

第三節 痿證醫話

風痱重症續命有效呂秉仁

痱者,肢體痿廢不用之謂。《諸病源候論·風痱候》雲:“風痱之狀,身體無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亂,……時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對風痱之見症、預後皆已載明。治療痱證,臨證多用《宣明論方》之地黃飲子,滋補腎陰腎陽,以療其痿軟無力。然亦有不適用者,不可不辨。

1969年5月下旬,一位18歲男青年患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而住入神經科病房。患者來自農村,因勞動後下河遊泳而得病。先覺下肢發酸無力,繼則發麻不能走路,上肢亦相繼出現無力、麻痹以致四肢癱瘓不收。並突發呼吸麻痹、全身發紺、意識不清。經搶救意識恢複,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住院治療近1個月,除呼吸肌活動略有進步外,四肢癱瘓如故。邀餘會診時,見患者被置於若大呼吸機中,無疼痛之感,惟停機則憋氣欲絕。此病與《諸病源候論》所述之風痱候極為一致。憶及《金匱要略》所附之《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此與本例亦甚合拍,故經加減試投之:麻黃9g、桂枝9g、幹薑4.5g、川貝母6g、人參9g、甘草4.5g、生石膏30g、當歸9g、川芎4.5g,每日1劑,水煎服。

進藥1劑,無不適,依方加減連進10劑,病情明顯好轉,完全停用呼吸機可以自主呼吸,上肢略能活動。更以活血通絡兼以補氣之劑,治療半年多,四肢癱瘓好轉,可以獨立行走,站立,生活已能自理而出院。回家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參加農業勞動。

按:自漢晉以迄唐宋,率多以溫燥祛風之劑治療中風,續命湯是其常用之主方。然而中風多為陰虛陽亢、風火煽動,最忌溫燥之藥。續命湯以溫燥藥為主,不可輕用於中風病。臨床實踐表明,續命湯適用於風寒外襲之“真中風”,如本例即是。故續命湯“治中風痱”,確有實踐經驗為據。

論痿證、痙證可以並見及治療王永炎

近十數年來,餘在診治腦病過程中,常常遇到痿證、痙證並見的患者,把它稱為痿痙並病。痿指肢體痿軟,舉動不能;痙指四肢強直拘急,活動不靈,兩者都表現為自主運動的障礙。又痿證肢體痿軟多有肌肉萎縮,而痙證肢體強直者一般無肌肉萎縮,臨床見到的痿痙並病,是既有肌肉萎縮、力弱,又有肢體強直拘急的症狀。論其病因病機,無論濕熱、寒濕與精血不足,皆是筋肉受病。由外邪來者,如濕熱壅阻經脈致使大筋耎短,小筋弛長,發為痿痙並病。若精血不足,筋肉失其濡養,既能出現弛緩痿軟,又可見到拘急強直。論其治療則當審因辨證,據證立法處方。西醫所謂運動神經元病,多進行性加重,目前國內外尚無有效的治療。中醫按痿痙並病辨證治療,對於控製疾病的惡化確有幫助,也有經治病情好轉者。如孟某,男,45歲,症見四肢肌肉萎縮,以上肢為重;四肢僵硬拘急,以下肢為重。兩小腿常有筋惕肉,故步履維艱,走路極易摔倒。舌質淡苔薄白,脈緩。詢問病史,知病起寒濕內侵,先傷脾發為痿,繼則精血不充,肝腎虧虛,筋肉失於溫煦濡養,拘急成痙。治宜溫養肝腎,健脾益氣,少佐活血達絡之品。選地黃飲子加味治之。處方:熟地黃10g、砂仁(打)3g、山茱萸肉10g、石斛10g、麥冬10g、五味子6g、石菖蒲6g、杜仲10g、狗脊10g、附子10g、生黃芪15g、茯苓15g、丹參15g、雞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參芪注射液20mg兌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患者服藥近百劑,參芪注射液間斷使用,其病情穩定,自覺下肢肌力增加,活動較前靈便,食睡一般情況好。仍仿地黃飲子處方配丸藥,出院繼續治療觀察。

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治療急發痿證(格林巴利綜合征)王永炎

西醫謂格林巴利綜合征,是以四肢軟癱為主要的臨床特征,屬於中醫學“痿證”的範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兩季發病較多。由於一般起病急,筆者稱其為急發痿證。據臨床觀察,本病部分重症病人是因素常陽虛氣弱感受寒濕而起病的,運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記載的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治療,常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素體陽虛或心肺腎氣虛之人,值暑夏季節 夜間露宿受寒,或汗出用冷水淋浴而發病,屬寒濕先犯皮膚肌腠,繼而浸淫肝腎,深邃脈絡之中,氣血為寒濕所阻,筋骨肌肉失於溫煦濡養致痿。若寒濕留連,不急去之,則寒濕病氣上淩心肺,下損腎陽,必四肢軟癱加重,手足冰冷可至肘膝以上,進而呼吸促迫,唇甲青紫,演致心肺脾腎陽衰的危證。細審證候,本病以突然四肢軟癱,常先雙下肢癱,或以下肢癱重,四肢麻木,手足發涼,甚則肢體冷汗頻出或胸部束帶感為特點,進而呼吸促迫,唇甲青紫,心慌,吞咽困難,痰液滯留,舌質淡苔薄白,或舌質紫,舌麵滿布白膩苔,脈沉遲或沉伏。辨證當屬寒濕注於下焦,消耗腎命之陽氣,進而心陽不濟,肺脾氣虛。論其治療急擬祛寒濕,壯命火,助心肺陽氣之法。選用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方中麻黃、細辛皆辛溫之品,可祛寒濕,重用細辛,入心肺腎經,下達病所搜逐深邃腎經脈絡之寒濕。附子大辛大熱,入心脾腎,溫壯命門之火而能逐散寒濕,實為治本之要藥。桂甘薑棗補中可助心肺陽氣,尤以桂枝、甘草合用助心陽通經脈為本方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筆者曾治一男性少年,15歲,因雙腿軟不會走路1天而入院。緣10天前由夜間露宿淋雨,爾後惡寒發熱,頭痛身重,咳嗽,經服中西藥物,發熱退淨已3天。於入院前一天突發走路總欲跌倒,進而雙腿軟弱不能走路,翌日發現雙上肢也力弱,手足發冷,四肢麻木,腰腿冷汗頻出,氣短心悸,舌苔白膩,舌質偏淡,脈沉遲。中醫辨證為寒濕深邃脈絡,腎心肺脾陽虛致痿。治用祛寒濕,溫心腎為主。處方:麻黃6g、附子10g、細辛6g、桂枝10g、炙甘草6g、生薑3片、大棗10枚、淫羊藿10g。服2劑則氣短心悸已除,肢冷汗出明顯好轉。再服6劑四肢癱瘓開始恢複。以本方加減服藥24劑後,雙上下肢肌力基本恢複,治療1個月可以自己走路。出院後給服四物五子丸。

桂枝加葛根湯加味治肌萎縮朱亞民

1974年11月往診司某,男性青年,當時症見汗出、惡風、項背強,活動不能自如,左肩疼痛,左半身酸困無力、發麻,左腿發僵,行走不便,左小腿肌肉萎縮、震顫,自覺左腿血管凹陷,腰酸痛,近日來病勢日趨加重。細詢得病之由,乃知患者於9月份因勞作出汗受風,病初僅覺左眼瞼沉重,項強、左肩痛,隨之左半身不適。去某醫院治療不效,即於10月23日入呼和浩特鐵路中心醫院住院治療。肌電圖檢查下肢下運動神經元病變,診斷為進行性脊髓性腓骨肌萎縮症。經用維生素、加蘭他敏等治療,住院23天無效而出院。

診見患者飲食尚可,二便如常,精神疲乏,舌苔薄白,脈浮緩,兩尺無力。證屬風邪乘虛侵入肌表,客於分腠之間,致營衛不和,氣血不行,筋脈失卻津液濡養所致。按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治以祛風解肌為主,使邪從外解,佐以舒筋通絡之法,遂擬桂枝加葛根湯加味:葛根15g、桂枝9g、白芍9g、防風9g、秦艽9g、牛膝9g、雞血藤12g、甘草6g、生薑9g、大棗3枚,3劑。藥後,汗出惡風減輕,項背漸舒緩,肩部疼痛和左半身酸困不適等症均有減輕。惟左腿仍感發僵,行走不便。遂予前方加桑枝9g、威靈仙9g,囑再服5劑。三診時汗出、惡風已除,項背能自如活動,自覺左半身較前輕快有力,下肢活動稍感靈便,但步履仍不得力。表邪已去,氣血虛衰,法當和營衛,益氣生津,佐以補肝腎通經絡之法,從本圖治。書以葛根9g、桂枝9g、白芍9g、黨參9g、甘草6g、菟絲子9g、杜仲15g、桑寄生15g、懷牛膝15g、雞血藤12g、生薑9g、大棗3枚。5劑後病情好轉,諸症顯著改善,下肢活動基本正常,惟萎縮肌肉尚未恢複。遵前法繼用二十餘劑,諸症消失,食欲增進,體力恢複正常,左小腿肌肉也恢複。隨訪4年未再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