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元璋便召徐達前來,問起張士誠的家屬,徐達回說,已派兵看守著了。朱元璋其實心裏一直在想著讓昨天晚上香魂歸西的冰子瞑目,有了前麵的話做一下鋪墊,然後就直奔主題了,他說:“張士誠的眷口,別的我都不問,隻想見見那名叫冰子的侍妾的父母,你立刻去給我傳來。”
徐達領命去了半晌,引進一對老夫妻來。隻見他們愁眉不展,淚眼模糊,戰戰兢兢地跪在階台上。朱元璋便令他們起身,然後和顏悅色地問道:“你們兩人可是冰妃子的父母?姓什麼?你們到這裏已有幾時了?”
老夫妻倆這才不那麼害怕了,那老兒悲切切地回答道:“小人姓董名瑞源,是杭州的龕山人。去年的這個時候,誠王帶兵到杭州來,小人恰巧帶了老妻小女在那裏探望親戚,不料想我女兒董冰子就被誠王在馬上瞧見了,便強要娶了去做侍姬,並把刀架在小人的脖子上逼著,我的冰兒隻好含淚答應下來。小人雖然沒辦法隻好將女兒獻給誠王,可心裏還是滿指望我們老夫婦的兩副老骨頭從此有靠,不至於再拋棄荒郊了。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誠王被大軍殺死,昨天晚上,小人的女兒也不知為什麼也自盡了!現在小老兒老倆口兒孤苦無依,將來還不是填身溝壑嗎?”說罷放聲大哭,在旁的將士們聽了,都替那老夫妻嗟歎。
朱元璋見董瑞源說話傷心,又是自己幹了虧心事,忙安慰他道:“張士誠已敗,你女兒死了也不能複生,你不必過於哀痛。我們和張士誠也有半麵之交,他今日人亡家破,我心裏非常可憐他。現在張士誠經我們安葬好了,你的女兒也是我們來好好地給她盛殮,擇地瘞埋就是了。你呢,如要回杭州本鄉呢,我就派人送你回原籍去。倘若不願意回去呢,我就替你這兒買一所宅子,你們老夫妻就在此地養老吧!”
這一席話說得董瑞源夫婦又感激又悲傷,含著一泡眼淚在地上俯伏著不住地叩頭謝恩道:“小人蒙爺這樣的厚恩,願一輩子隨著爺,不回鄉了。”朱元璋笑道:“我也不是久駐在這裏的。”說著喚沐英過來,命他幫著董老頭去收殮他的女兒,並給他擇兩所民房,以便老夫妻倆居住,又撥庫銀千兩,給他養老。朱元璋又私下囑咐沐英:“張士誠宮裏,有一個宮女叫翠娥,就在這董老兒女兒的房中服侍,你把這事辦妥之後,就將翠娥帶來給我,萬萬勿誤。”
移情錯愛
第二天的晚上,朱元璋從城外犒軍回來,天色早已昏黑了,便令一個侍兵掌了一盞大燈,慢慢地踱回署來。進了二門,轉入後堂時,忽見自己的屋中燈燭輝煌,榻上坐著一位豔妝濃抹的美女,見朱元璋進門,便盈盈地立起身來迎接。朱元璋一時莫名奇妙,不覺怔怔地立在門前。那美人卻嫣然一笑,低低說道:“爺已忘了嗎?賤妾主母的父親董公,感爺恩高義厚,無可報答,經沐將軍說起,董公便命賤妾來侍候爺。”
朱元璋恍然而笑道:“哦,你就是那天晚上的翠娥嗎?”翠娥乖乖地應了一聲是。朱元璋走向炕榻上坐下,掌燈的侍兵便識趣地忙退了出去。“你倒是很乖呀,比冰兒聰明多了,可惜那樣的一副標致容貌,竟然都付與了黃土陰世。我就喜歡你這樣的,乖、懂事、識時務,誰不喜歡?”
翠娥經一誇,立刻更乖、更懂事、更識時務地去倒上一杯香茗,先向自己的櫻唇邊嚐了嚐,然後款款地柔柔地輕輕地遞給朱元璋道:“爺,喝杯茶吧!溫熱正合適。”那一種情態與董冰子自是天壤之別,正是這種差別也讓她們的命運截然不同,日後這個因為朱元璋對美貌絕倫的冰子的切切思念、卻無奈陰陽隔斷無法企及而隻好移情錯愛的小小女子不僅貴為皇妃,並且還讓她的兒子燕王成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而豔若桃李、一笑值千金、得君與王俱帶笑顧不惜傾城再傾國的大美人董冰子卻永遠地在冰冷的黃土壟中,悲泣複憤然,空落得個題名薄命司,但黃泉之下的董冰子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她得到了皇貴妃翠娥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