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桓妃瞧不出風頭,為了一句話觸怒瓊妃,不到三天,她就被貶入了景寒宮。景寒宮裏果然景色寒愴,多年沒有修葺,荒草滿徑淒涼令人傷。桓妃帶著兩個老宮女一入此深宮,就永不得再見天日。
黃昏人靜,飛螢入帳,階下蟲聲唧唧,風吹落葉蕭蕭,無邊的寂寞孤淒讓桓妃悲從中來,想想昔日繁華,轉眼猶如塵夢。悲咽抑鬱的桓妃不久就病死於景寒宮。
景帝聽說桓妃死了,憶起前情,就命依貴妃禮安葬。又讓那兩個侍奉桓妃的倒黴老宮女活活地做了桓妃的殉葬品,一丘荒塚裏,兩個鮮活的生命一點點窒息而死,痛苦不堪言。可她們慘烈的痛苦卻換來了負心帝王夫君的心安理得,他認為這樣,桓妃在那世終於可以不寂寞了。
自從桓妃慘死後,六宮嬪妃個個心驚膽戰,瓊妃也與之同步地越加恃仗寵幸,宮女等稍有違逆,就下令杖斃,可憐那麼樣的紅粉嬌娃也不知枉死了多少。漸漸地瓊妃的橫行霸道就升級了,她開始欺霸到了汪皇後頭上。
汪皇後的為人也很聰明,隻不守她不是紀妃,紀妃的聰明是狡譎詐偽,而汪皇後不然。瓊妃初進宮時,還能按著禮節於朔望日拜望汪皇後,後來聖寵日隆,瓊妃就不但朔望不朝,而且連佳節元旦也不去向汪後行禮了。汪後見瓊妃勢焰正張,打定主意不計較,於是她做她的貴妃,我為我的皇後,倒也相安無事。
誰知紀妃卻暗地裏攛掇瓊妃,設法弄倒汪後。而瓊妃其時欲心漸熾,滿心想著中宮的位置。於是兩人日夜密議,賄通了總監廖恒、司衣監項吉,叫他們留心汪皇後的錯處間隙。瓊妃她們四個人在那裏暗算著汪後,這一點是聰明的汪皇後連做夢也想不到的。
那天汪後的幼弟雲生進宮來。因為以前太祖時代曾有過國舅吳楨殺宮的事,所以太祖高皇帝在祖訓裏麵就特別詳細特別強調著重地載有:“凡是外戚,須皇帝有諭旨方許進宮,如係皇後的懿旨,也須有皇帝禦寶為證,不然作引奸入宮論。”內監何富見雲生是個未冠的童子,就讓他妝成宮女進了宮。
不想姊弟倆正在談些閑話,就被司衣監項吉發現了,於是總監廖恒馬上將何富和雲生扣留,同時飛報瓊妃,瓊妃對景帝一說,可就變成了“汪後私引男子進宮”這樣難聽的話,景帝勃然大怒,可一提審才發現原來一個是汪後幼弟一個是內監,於是就要寬宥,可瓊妃一個勁兒地在旁慫恿沒完沒了,景帝於是怒氣勃勃地下諭,雲生遣戍,何富腰斬,瓊妃卻膽敢代景帝在雲生的名下判了一個斬字,可憐雲生一條小性命,就這樣不保了。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早朝,景帝突然提出廢黜汪後,廷臣如於謙、王直、楊善、李實等紛紛交章諫阻,才總算讓汪後躲過這一難,誰知第二年的春二月,正當百花齊放,瓊妃就生下了一個皇子。
景帝這一喜非同小可,連日來大張慶筵,還親祀宗廟,賜名見濟。然後,他就與中官興安商議。於是不久,陳循、高穀、江淵、王一寧、蕭鎡、商輅等就聯名上奏,稱:“陛下膺天明命,中興邦家,緒統相傳,宜歸聖子。”這道奏折一呈入,不到半日,就得到聖旨許可,著禮部為易儲儀式做好一切,於是早已立好的英宗太子朱見深就讓位給了景帝的皇子朱見濟,改封故太子朱見深為沂王。
太監興安因有易儲大功,也被格外寵用。興安素性信佛,於是就動員修建了一座非常宏麗的大隆福寺,耗費達數十萬,不顧群臣的奏阻,景帝仍照舊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