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乘孝宗無心政事的空當,大施威權,強幹國政,除李東陽、謝遷、劉健、劉大夏、馬文升、徐溥、李夢陽、戴珊等幾個大臣外,對其他廷臣竟任意斥黜起來。
那天,李夢陽上了一道彈劾太監李廣不法及諫止孝宗寵信方士蠱惑邪說的奏疏,言辭極其痛切。孝宗卻把本章憤憤地一擲道:“區區太監,何能亂宮闈?朕好仙道,又有什麼害處?”說畢,拂袖退朝回宮。
怒誅
其時正值天氣亢旱,百姓呼號求雨而不得,李東陽嘿嘿地頑皮一笑:“我聞說宮中道士法術高強,連月宮裏的仙女也能召得到,何不令他求雨?倘若靈驗就救了百姓,萬一不靈,就說他邪術欺蒙上皇,借此使皇上省悟,豈不一舉兩得嗎?”正為皇帝近日行為非常憂慮而聚集一處商議對策的劉健和謝遷頓時拍手笑道:“人說李公善謀,果然不差!”於是以劉健為首,聯銜署名上了一道這樣的奏疏,說那道士神通廣大,眾臣保舉他求雨。
孝宗看了,連連點頭,令人在天壇上建了求雨壇。一切布置妥當,到了擇定的求雨吉日,孝宗禦駕親自臨壇,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一班大臣陪侍。從後宮宣出來的道士方如仙哪敢推卻,隻得峨冠博帶地硬著頭皮,仗劍上壇。
孝宗限了午時見雨,可天已近午,道人雖然舞劍焚符,卻還是陽光猛烈,連一絲雲彩也不見,急得道人麵紅耳赤,頭上的汗珠子豆大地往下滾。李廣在一旁眼睜睜地瞧著,更是著急。
日色已經過午,仍是赤焰烈烈,哪裏有一滴雨點,眾官和無數百姓紛紛議論,孝宗那多日來一直不移的堅信正在走向疑惑,而道人猶在拍案打牌地於壇上搗鬼,劉健等一班大臣心如明鏡似地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正這時,忽見武臣班中,閃出一位雄赳赳的官兒,他大踏步搶上壇去,一把抓住道人,大呼捉奸細,就將那個道士直摔下壇來。猶疑中的孝宗吃了一驚,眾大臣也都驚疑得臉上失色,一看壇上的武官正是靖遠伯韓起鳳。他摔道人下壇後,自己也走下壇來,到駕前跪奏道:“這個道人是廣西苗瑤首領牛鼻子的軍師,為人無惡不作,臣征苗瑤時,他逃走了,不知陛下何以把他供奉在宮廷?其狼子野性,倘有犯駕之不測發生,重任誰敢擔負?”
孝宗諒韓起鳳不敢有謊言,於是就喝命侍衛帶道人前來勘問。結果道人的招供,果然是太監李廣一手安排,自然他是冒稱神仙,至於那個什麼請來的仙女,也是李廣設法弄來的一個西華門外的土妓。
孝宗頓時惱羞成怒,喝令武士將李廣下獄,又命校尉去提出宮中的土妓,將她和道人立刻推出斬首。頓時群臣稱快,伴隨著皇帝玩土娼的奇談笑話,一時間在京中百姓中傳遍。
孝宗雖然誅了假仙女,可心上對她卻是不無留戀,尤其是當感覺六宮嬪妃沒有一個能如她那般稱意時。正在悶悶不樂,忽然王越征韃靼回來,孝宗於是得著了一個大大的安慰,把那個假仙女拋到了九霄雲外。這個大大的安慰除了勝利外,占絕大多數份量的是,韃靼首領小王子的那個容貌豔麗非常讓孝宗皇帝一見就不由得神魂飄蕩的愛妃王滿奴。可是孝宗沒想到,王滿奴死不肯讓他臨幸,終日在宮中啼哭不休。
一個塞外的美麗傳說
被明王朝人稱作悍酋的韃靼部小王子其實是諸部落中的雄首佼佼者。英宗時代的韃靼部酋雅失裏是個蒙族的老王爺,資望和實力都在各部族之上,可惜雅失裏死後,他繼立的兒子馬拖孩卻是個沒用的庸夫,被瓦刺部的乜先殺得七零八落。馬拖孩走投無路,隻能來通好明廷。偏偏遇到了總兵周鈺,他以自己平生最擅長的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開了關又把馬拖孩大殺一陣,斬了五六百顆首級,並獲器械馬匹千餘件,然後去向朝廷報功請賞,說外寇恃強犯邊,被他平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