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丹尼爾·拉格爾斯通:人工降雨的發明者(1 / 1)

18、19世紀,在戰場上常常發生這樣的事:大炮發射過後,天下起雨來。這不由得使人們想到,強力的聲波衝擊雲層,使“雨結構”形成。所以人類早期的造雨嚐試除了原始社會的祈雨舞蹈外,還有大炮開火,或用大炮、迫擊炮轟擊雲層。

一些人工降雨的倡導者為自己的成就洋洋自得。他們妄自尊大地宣稱,這種技術不但能造成降雨,還能製止冰雹、大風和森林火災。

1880年,美國發明家丹尼爾·拉格爾斯通常在傾盆大雨顯然就要來臨的時候,用熱氣球把爆炸物送到雲中引爆催雨。

雲裏的小水珠或微小的冰粒遇冷後互相融合變大變沉,直到空氣再也托不住它們了,就從天上落下來,形成了雨。20世紀30年代法國的一位氣象學家坐著飛機往雲裏播冰晶,認為這有助於形成雪花。果然,一場小雪降下來了。1946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兩位科學家歐文·蘭米爾和文森特·謝弗發現用幹冰催雨效果更好。1947年,該公司另一位科學家伯納德‘馮內古特采用碘化銀催雨,使人工降雨技術更加經濟。現在,許多國家都采用了人工降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