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自我洗腦,成就一副五香五寶之身(1 / 2)

一個人走向圓滿的過程

四川這個省份,信佛的人特別的多,我們隻要去過了就會受到一定的感染。記得上次去峨眉山的時候,導遊數次提醒我們,要“戒言戒行戒心”,讓我們懂了很多的佛教的規矩,也對佛教有了一些了解。

一次,我有幸看見一尊佛像的製作全過程。除了一些大廟名寺,一般的寺廟裏的菩薩,都是泥塑的,就是一些黃泥,加上草頭,踩得熟了就可以用了,等泥像出來以後,再安排描彩罩衣,一個佛像就基本成型了。

製作佛像的工匠們都是信佛之人,談論起佛祖啊菩薩啊都是一臉的虔誠,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我比較不解的是,在佛像製作的過程中,工匠們對這些泥土草灰顏料和布料,沒有什麼特別的尊敬,泥像的胳膊腿都是隨意擱放的,即使佛像已經塑成了,也是沒有人多麼尊敬,為什麼呢?

到了佛像開光當天,一位大德高僧先給佛像裝藏,裝五香五寶,裝五穀經書,然後誦經開光。這時佛像才開始接受人們的朝拜,包括那些工匠,一齊都恭恭敬敬了,以後再沒有人敢拂動一下佛像的衣衫。原來是這樣,在佛像沒有裝藏誦經之前,人們看他和泥土草灰無異,而一旦裝藏誦經了,就是佛了,是人們崇敬朝拜的對象了!

那麼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呢?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一個人沒有積澱、沒有知識、沒有人指教,我們也就是一個俗物,即使活著,也就是一具行屍走肉。隻有當我們有了知識、閱曆、智慧以後,我們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或者說,隻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

按照佛教大乘教義,佛是覺悟了的人,人是還沒有覺悟的佛!你覺悟了嗎?如果還沒有,那麼我們就要選擇開始為自己裝藏,為自己開光!

那麼什麼是我們的“五香、五寶”和“五穀”,又要誰來為我們“誦經”呢?我想起前麵的一段話:一個人要有成就,就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還要閱人無數,最後要有名師開導,人生方可走其捷徑,方得圓滿。

我豁然開朗:人走向圓滿,正是一個成佛的過程!

給自己洗腦,給心靈洗澡

常言說,口乃心之門戶。你所說的話不是你臨時想到的,臨時想的哪能說得那麼順溜啊,那些都是平時你的積累。簡單一點說,就是你腦袋裏都裝了些什麼,你平時所說出來的就是什麼。如果你平時輸入的都是詩詞歌賦,那你就能出口成章;如果你平時輸入的都是街頭俗事,那麼出口也就自然都是市井俚語了。

所以,你想把話說成什麼樣子,很簡單,你平時輸入的時候就朝著那個方向來咯!這裏沒有說什麼是好的,或者什麼是不好的,主要看你的需要和選擇,適合你的就是好的!

你會說,我什麼都裝,然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誰都能應付,這樣好吧!我說,基本不可能。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一般人的大腦,實際開發的部分隻有3%以下。一些天才人士也才剛剛開發了5%,如愛因斯坦。而其他的大片地方都沒有開發使用。於是認為我們繼續開發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們的大腦還可以記起很多的內容嘛。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有的記憶是根本沒有用的!

為什麼說記憶了還沒有用?

要想有用,首先要形成長期記憶,而你有的記憶隻是短期記憶。改變自我的關鍵,是身心同步成長。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規律曲線解釋,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作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出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認出來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