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生於1890年,卒於1969年。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指揮坦克培訓中心。1924年被選送到參謀學院和陸軍學院學習。1933年隨麥克阿瑟將軍去菲律賓,重建菲聯邦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從菲律賓回國,任第3軍參謀長。1941年12月馬歇爾任命他負責作戰處。1942年3月晉升為少將,擔任國防部作戰處長。1943年12月任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官。1944年2月晉升為上將,6月指揮100萬大軍,4000隻軍艦實施諾曼底登陸。
同年12月晉升為五星上將。1945年6月凱旋歸國,任陸軍參謀長。1948年退役,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同年秋他寫的《歐洲十字軍》一書出版,暢銷一時,使他成為富翁。1950年秋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高司令。1952年參加共和黨總統競選並獲勝。在任內結束了朝鮮戰爭。
1956年連任總統,1957年1月向國會提出以後被稱作“艾森豪威爾主義”的法案。杜勒斯去世後,他親自處理美國重大外交事務;出訪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邀請赫魯曉夫到美國訪問。當他正準備回訪蘇聯時,1960年發生了U-2飛機在蘇聯被擊落事件。1962年退休,忙於寫回憶錄。1963年出版《授權變革》,1965年出版《爭取和平》,1967年出版《在悠閑時刻講給朋友們聽的故事》等書。
艾森豪威爾在一生的軍事生涯中鑄就了卓越的指揮藝術。他所指揮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登陸戰役諾曼底登陸戰,最成功地反映出其豐富的軍事指揮謀略意識。
1943年12月他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統帥,指揮美、英、法等國的百萬聯軍。1944年春,盟軍製定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登陸作戰計劃。為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準備階段采取了一係列偽裝欺騙措施。英國成立了“倫敦控製小組”,製定實施了“剛毅行動”
計劃,製造盟軍在加萊海岸登陸的假象。英國一個欺騙小組假裝在愛丁堡附近駐有25萬人以上的兵力,自4月起,就不斷用假師和軍團的名義拍發各種假電報,吸引德軍兵力和注意力。同時,英美聯軍還挑選相貌酷似蒙哥馬利元帥的陸軍中尉傑姆士,扮演蒙哥馬利元帥,5月15日乘首相飛機飛往直布羅陀和阿爾及爾。並故意散布蒙哥馬利此行是編組英美聯軍,在法國南部登陸。德軍得知深信不疑,誤認為盟軍要在法國加萊地區登陸,把防守諾曼底地區的兩個坦克師和六個步兵師抽調到加萊地區。
英國還煞有介事地派人員到中立國收購加萊海岸的詳細地圖。盟軍又假裝有一支兵力達100萬人的集團軍,駐在英國東南沿海一帶,佯裝準備進攻加萊,且任命美國巴頓將軍為該集團軍司令。一係列欺騙活動,造成德國判斷和行動錯誤。德軍把最精銳的15集團軍集中在加萊地區,而諾曼底隻有一個裝甲師駐防。盟軍在采取欺騙行動的同時,秘密地做好了在諾曼底登陸的一切準備工作。6月6日,盟軍突然在諾曼底登陸,德軍毫無準備,此時,德軍元帥隆美爾還在德國為其妻子過生日。當隆美爾從德國返回法國前線,急電求援調兵時,已經太遲了,盟軍如怒潮一般,湧上海岸,早已突破了德軍“大西洋壁壘”。
此戰役,盟軍采取“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的計謀,進行一係列欺騙活動,達到出敵所料,攻其不備的目的,一舉登陸成功。
艾森豪威爾用他出色的組織才能、同各兵種打交道的軍事技術以及善於把各種各樣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捏合到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的本領,指揮歐洲戰場上的盟軍打敗了德、意法西斯,由此成為一位深受美國和世界人民愛戴的反法西斯英雄。在1952年的總統選舉中,他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被美國選民推進白宮,去承擔時代賦予的在暴力和分裂時期之後恢複秩序和安定的偉大使命。
在杜魯門當政年代的激烈黨派分歧之後,他作為全國團結的偉大象征入主白宮,促進了國家的團結。在國內,他推行“現代共和主義”,促進工商業蓬勃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1950年的2850億美元增至1960年的5040億美元。在國際事務方麵,他的政府結束了朝鮮戰爭,積極奉行對蘇聯及其盟國的全麵冷戰政策,又以迂回曲折、斷斷續續的方式緩和世界緊張局勢,從而為美國贏得了一段介乎戰火連綿的朝戰與越戰年代之間的可貴的和平時代。
這位熟練的管理者、強調配合的圓滑的折衷大師在行使總統職權時,執意用軍隊的組織方式管理國政,他組織了一個顧問班子,把具體事務交由這個班子裏為他所信任的助手們去處理,而自己則抓重大決策。
艾森豪威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得人心的戰爭英雄。為打敗法西斯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當上總統後,推行“現代共和主義”,促進了工商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