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葉劍英:運籌帷幄的總參謀長(1 / 2)

1897年4月28日生於中國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村一個小商人家庭。原名葉宜偉,字滄白。1902年入鍾傲泉私塾讀書,後進古玉泉私塾讀書。1908年就學於丙村鎮三堡學堂。1912年就學於梅縣東山中學。1916年在梅縣橫山新群小學教書。後隨父赴南洋謀生,到達馬來西亞的怡堡。1917年夏回國,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前往福建漳州,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加入“援閩”粵軍。1920年8月參加粵軍回粵驅逐桂係軍閥之役。不久,任廣東東路討賊軍司令部參謀。1921年10月,隨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出巡廣西,後任江防艦隊海軍陸戰隊營長。1922年夏,當投機革命的廣東軍閥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時,葉劍英率部參加護衛孫中山、反擊叛軍的作戰。10月,前往福建,任東路討賊軍第八旅參謀長。1924年春,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應廖仲愷之邀,參與籌辦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2月,陳炯明叛軍再次來犯,奉調回第二師參與組織指揮作戰,保衛廣州,參加第一次東征。

10月,參加第二次東征,同月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先後兼任第二師獨立營營長和新編團團長,設營於香州,配合黃埔軍校培訓軍士。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參加北伐。攻克南昌後任新編第二師師長。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毅然通電反蔣,從吉安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昌起義前,在九江得知汪精衛陰謀加害葉挺、賀龍的消息,立即告知葉、賀,並商定對策,挫敗了汪精衛的陰謀。南昌起義後,勸說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張發奎放棄尾追撤出南昌的起義軍。後兼任第四軍教導團團長,率部南下,進入廣州,任中共廣東省軍委委員。根據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積極擴充教導團、警衛團等革命武裝,為起義創造條件。12月11日,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1928年冬,赴蘇聯莫斯科,入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到達上海。1931年初,進入中央蘇區,曆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司令員、閩贛軍區及福建軍區司令員,參與反“圍剿”作戰的指揮。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紅軍長征前,任軍委第四局局長。10月,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參加長征。11月,在西延、龍勝山區敵機的一次空襲中負傷。12月,任中央縱隊副司令員兼軍委第一局局長。第一、第四方麵軍會合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與張國燾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了堅決鬥爭,保證了第一方麵軍主力勝利北上。到達陝北後,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第一方麵軍參謀長。1936年2月,協助毛澤東、彭德懷指揮東征戰役。同年7月起,到安塞、西安等地,聯絡東北軍、西北軍中的愛國力量,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西安事變發生後,協助中共全權代表周恩來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與周恩來、朱德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代表,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8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任八路軍參謀長。同年底到達武漢,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在武漢、長沙、桂林等地,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務委員。2月,協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創辦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任副教育長,講授遊擊戰戰略戰術,宣傳持久戰思想。1940年3月,出席蔣介石召開的全國參謀長會議,發表《對日作戰與摩擦問題》的講話,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言論。同月,出版《葉劍英抗戰言論集》。1941年2月,從重慶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等指揮作戰。11月,兼任軍事教育委員會委員和軍事學院副院長。1945年,在延安多次接見中外記者參觀團和美軍觀察組,介紹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情況和戰績,擴大中國敵後抗戰在世界上的影響。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