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史蒂芬·霍金:身殘誌堅的科學奇才(1 / 2)

史蒂芬·霍金——當代著名物理學家,黑洞蒸發理論的提出者。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醫生家庭。小時候霍金並不很聰明,他學會講話和閱讀都比他妹妹晚得多。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也不突出,隻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史蒂芬·霍金動手能力非常強,他的玩具經常被他拆開又安裝起來,他還設法搞清它們的基本原理。他喜歡對事情刨根問底,一個難題如果沒有搞清他決不罷手。他經常設計一些遊戲,這些遊戲相當複雜,一般的小孩子在遊戲中很難取勝。他做功課時最討厭別人的提示,無論遇到多麼難的題目,都要絞盡腦汁獨立完成,不喜歡得到別人的幫助。同學們戲稱他為“我們的小愛因斯坦”。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小時候就被同學們發現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賦,這位“小愛因斯坦”長大後因為在科學上的重大成就而被科學界稱為“新愛因斯坦”。

父親的願望是讓霍金學習生物學和醫學,將來繼承父輩的事業,霍金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物理。在大學中,他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發揮。

有一次,教電磁學的老師留下了13道相當難的課外題讓同學們做,說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些同學一道題都沒有做出來,有些僅僅做出了一兩道,而霍金卻一口氣做出了十道題,還滿懷遺憾地說:“真糟糕,還有三道題做不出來。”同學們感到十分驚訝,要知道,所有同學加起來也沒能完成十道題!霍金在老師眼中的地位漸漸直線上升,他被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了。

1962年,史蒂芬·霍金從牛津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劍橋大學研究生院,繼續學習物理學。眾所周知,物理學上有兩個領域:一個是研究大尺度的宏觀領域,這就是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小尺度的微觀領域,這就是基本粒子。霍金選擇了大尺度的宇宙學,師從著名天文學家鄧尼斯·西阿瑪。西阿瑪是宇宙學方麵的權威,許多天體物理學家、相對論學者、宇宙學學者都是他的學生,能夠得到他的指導是霍金一生最幸運的事。

有了名師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霍金的學業飛速地進步。他提出的許多觀點也得到了導師的肯定。導師曾多次對人說:“史蒂芬·霍金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名著名的物理學家。”進入研究生院剛剛一年,災難悄悄來臨了。在走路的時候,霍金發現自己的手腳越來越不聽使喚,有時候跌倒了就難以爬起來。他不得不去醫院進行檢查。

檢查的結果是殘酷的:他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廬伽雷病。這種病會導致全身癱瘓,甚至會因呼吸係統肌肉失效而窒息死亡。醫生預計他最多能再活兩年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