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禍患皆源於細微(1 / 2)

【原典】

荀子曰:“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

【古句新解】

荀子說:“禍患產生的原由,往往是細微之處。”

古人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在一個成功者的背後,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小細節,完善了小細節,才能做成大事情。有時,我們常抱怨禍患為什麼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從未想過為什麼會如此。

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發展而來,都有一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的過程。因此,不能對小事情有所疏忽,應該慎對微小的變化。

荀子在《大略》中進一步說道:“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是故君子蚤絕之。”災禍產生的原由,往往是細微之處。所以,君子要及早地消除它產生的原因。

在荀子看來,要想遠離災禍,就必須做到防微杜漸。

涓涓細流可以穿透岩石,參天大樹是由嫩芽小樹逐漸長成。人們常因忽略微小的細節,而造成禍患。如果從小的方麵著手,在禍患還在萌芽時注意防止並消除它,就能夠安定,情況就會好轉。

概括而言,荀子所說的“防微杜漸”表達了兩層含義:其一是防止對微小細節的忽略,其二是杜絕在漸漸中演變。“微”即細小,就像螻蟻洞穴很小,一般不引人注意。但是,蟻穴的危害卻極大。在河水上漲時,因蟻穴會發生管湧,堤堰內部被淘空而發生決堤事故。“漸”即慢慢地,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種過程慢得不易使自己感知,也不易使別人察覺。但“漸”是一種足以致命的慢性病,初始階段並無疼痛,但等達到一定程度時,往往已病入膏肓,回天乏術!

《史記·扁鵲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扁鵲,戰國時勃海郡鄭地人,原名秦越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稱他為“扁鵲”,漸漸地,人們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醫術十分全麵,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人很尊重婦女,他便做了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裏的人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裏做了兒科大夫。無論在哪裏,他都因高超的醫術深受人們的歡迎。

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蔡桓公知道他名聲很大,便宴請扁鵲。

扁鵲見到蔡桓公後,說:“大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而且很不高興。

五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經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的。”蔡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

又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蔡桓公時說:“大王的病已到了腸胃,不治會更重。”蔡桓公十分生氣,轉頭便走。

五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蔡桓公,就趕快避開了。蔡桓公十分納悶,便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時,借助火劑湯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醫治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