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銜命回訪(1 / 1)

當長安城裏的第一縷秋風,俏皮地拂過宮牆柳梢,帶著絲絲涼意宣告季節更替時,大唐皇宮內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一場意義非凡的遠行。李世民身著龍袍,端坐在那雕龍刻鳳、威嚴莊重的禦座之上,目光炯炯,透著高瞻遠矚的睿智與對江山社稷的深切關懷,朝堂下群臣肅穆而立,靜候聖諭。

“諸位愛卿,” 李世民聲如洪鍾,打破朝堂靜謐,“今與突厥新盟初立,互市暢旺,實乃兩國之幸、萬民之福。然欲求長久和平、親厚情誼,僅止於此尚不足夠,朕決意遣一使團回訪突厥,深挖友好之根,廣植合作之苗。” 言罷,目光在群臣間緩緩巡弋而落於林羽身上,“林卿,此前談判,你智勇雙全,折衝樽俎,力挽狂瀾,此番回訪,朕望你再擔大任,位列使團之中,續譜邦交新篇,卿可願往?”

林羽聞旨,心潮澎湃,猶如激昂戰鼓擂動胸膛,忙整衣出列,跪地叩首,朗聲道:“陛下聖恩,臣萬死莫贖!承蒙陛下信任,臣定當竭忠盡智,不負所托,以大唐榮耀、兩國情誼為念,傾盡全力深化邦交,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話語鏗鏘,擲地有聲,朝堂之上,群臣頷首,讚許有加,皆視其為不二之選,擔此重任,恰如其分。

離京之日,晨曦微露,長安城東門已然人頭攢動,百姓聞訊趕來,夾道相送,皆欲一睹使團風采,祈願此番遠行順遂圓滿。林羽身著一襲藏青色錦袍,腰束玉帶,佩飾琳琅,身姿挺拔如鬆,氣宇軒昂不凡,於使團前列卓然而立,神色堅毅且自信,恰似即將揚帆遠航的掌舵者,懷揣使命,無畏征途。

此次出行,林羽精心籌備禮物,猶如巧婦烹製佳肴,每一樣皆獨具匠心,滿含深意。在長安城中最負盛名的官窯坊內,他親選了一套精美瓷器,那瓷器胎質細膩潔白,宛如羊脂美玉,溫潤透光;瓶身繪有典雅的青花圖案,筆觸細膩,勾勒出的山水仿若人間仙境,峰巒疊嶂間雲霧繚繞,飛鳥翱翔,工筆細膩得讓花鳥魚蟲似要破壁而出、活靈活現,釉色在日光下泛著幽藍冷光,寶氣氤氳,盡顯大唐製瓷工藝登峰造極之妙,此乃文化瑰寶,承載著華夏千年傳承之韻,用以展示大唐匠心獨運、精巧絕倫的技藝風采。

書畫之作,更是精挑細選。展開一幅長卷,墨香撲鼻,宣紙微黃,其上書法筆走龍蛇,鐵畫銀鉤,乃當朝書法大家臨摹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得意之作,字裏行間疏密有致,筆鋒遊走如龍蛇舞動,氣韻流暢貫通,墨色濃淡相宜,恰似行雲流水,盡顯漢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畫作則是一幅《盛世長安圖》,以細膩工筆繪出長安盛景,巍峨宮殿、繁華市井、往來百姓、車水馬龍,一一躍然紙上,街衢巷陌煙火氣十足,朱樓綺戶盡顯大唐富庶,看那畫中人,販夫走卒吆喝忙碌,達官貴人悠遊閑適,每一處細節皆栩栩如生,送予突厥,可使其直觀領略大唐風華,文化底蘊盡在尺幅之間。

考慮到突厥草原生活習性,林羽亦未忘備下實用好物。農具方麵,特製的曲轅犁,經能工巧匠改良,材質選用堅韌精鐵與柔韌硬木結合,既牢固耐用,又輕便好使,犁鏵鋒利,入土順滑,可助突厥牧民開墾廣袤草原,深耕細作,變遊牧粗放為農耕精作,提升土地產出,改善生活根基;還有新型的播種機,設計巧妙,可依種子大小、播種密度精準調節,一次操作,多行齊下,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讓草原上春種秋收更具希望,為其農業發展添翼助力。

良種挑選,更是煞費苦心。小麥良種,顆粒飽滿,耐旱抗寒,適應草原氣候,產量頗高,磨出麵粉細膩潔白,能製作各類麵食,豐富餐桌;粟米種子,生長周期短,生命力頑強,不擇土壤,播撒下去,隻需些許雨水陽光,便能茁壯成長,結出沉甸甸穀穗,恰似串串金珠,保障糧食儲備,皆為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的 “希望之種”。

林羽指揮著隨從,小心翼翼將這些禮物裝箱裝車,每一件皆妥善安置,反複檢查,生怕有所損毀遺漏,如同嗬護繈褓中的嬰孩,珍視備至。“此番回訪,禮物便是心意,亦是文化與情誼的紐帶,務必完整送達,不得有失。” 他目光堅定,叮囑眾人,隨從們皆鄭重點頭,深知責任重大。

一切就緒,使團車馬轆轆啟程,林羽回首望向長安,巍峨城牆在晨霧中漸隱漸現,心中默念:“長安,且待吾歸,定攜和平碩果,不負君望。” 繼而轉身,揚鞭催馬,率隊向著突厥草原奔去,馬蹄聲噠噠,似奏響一曲和平友好的激昂序曲,征途之上,滿懷憧憬,盼以誠意厚禮、赤誠之心,築牢兩國情誼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