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牛家村的村民
家家都姓牛,戶戶都養牛
耕地靠耕牛,吃肉靠黃牛,喝奶靠奶牛
有牛的地方就會有放牛的失學兒童
牛家村的失學兒童叫牛郎,牛是牛家村通用的姓,郎是放牛娃娃的通用的名字
老一輩的牛郎放牛到十八歲便取了老婆,開始種地耕田,改叫牛耕田
生下了兩個二代牛郎繼續放牛,大牛郎長到十八歲也取了老婆,改叫牛繼耕
小牛郎的出生,並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多少喜悅
在牛氏夫婦看來,隻不過又添了一個吃飯的
六歲時就接過了光榮而艱巨的放牛接力棒
有一天放牛回來家裏少了牛媽媽
有一天放牛回來家裏少了牛爸爸
有一天放牛回來家裏多了個牛嫂嫂
有一天放牛回來家裏又多了小牛牛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在牛郎的世界裏
親人的來來去去,隻不過是家裏少了或多了一個吃飯的人
沒有悲傷,也沒有失落
在牛郎的世界裏總是快樂的
躺在綠色山坡上,眼前是藍個盈盈的天
幾堆雲從西邊飄過來,又往東邊去了
是他永恒不便的享樂主題
天太熱乘乘涼,風太冷避避風
這種偶爾的變化是快樂的插曲
有一天放牛回家,牛哥哥在牛嫂嫂的陪同下
走進了牛郎的宿舍--牛棚
將牛郎的放牛工具---幹糧袋,瓦罐,牛叉。。。。
連同多年的放牛權轉移到了小牛牛名下
本來牛郎這個名號也應該交接一下
但在嫂嫂的堅持下,牛郎保留了這個值得留戀的稱呼
牛郎被迫放棄了土地耕種權,隻獲得了一頭老牛的撫養權
因為在那些沒有牛爸爸,牛媽媽的日子裏,牛郎是吃牛哥哥,牛嫂嫂的飯長大的
在牛哥哥的幫助下,在牛家破茅屋的隔壁有添了一間簡易的牛棚
三天後,我們的牛郎哥哥就喜遷新居了
失去了放牛的權力,也就失去吃飯的理由
於是牛郎隻能帶牛求職
帶著老牛去地主牛富貴的地裏幹活
混一口飽飯吃
有活幹活,沒活就放自己的老牛
富貴叔說:牛郎啊,你一頭也是放,十頭也是放,不如把我家的十頭牛也捎帶著放一下吧
牛郎摸著頭想了想:也對啊!這樣不是更熱鬧嗎?放一頭牛太孤單了,不好管,還是組團去放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