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紅軍和新四軍生涯(1)(1 / 3)

粟裕早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上了井岡山。在反第一次“圍剿”中,活捉張輝瓚。敵人的“圍剿”日甚一日,紅軍麵臨嚴峻的考驗。粟裕臨危受命,突圍北上,率師挺進浙南地區。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在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鎮)楓木樹腳村的一個侗族家庭。

粟裕的父親是清末的落第秀才,粟裕6歲進私塾讀書,十一二歲就進了縣裏的“模範小學”、“高等小學”學習。1925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二男子師範學校,開始逐步接受共產主義學說,看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他積極組織學生運動,並籌錢買槍,準備迎接北伐軍。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5月,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血腥鎮壓工農群眾,常德男子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反動派逮捕,西郊農民協會委員長慘遭殺害。

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一天深夜,中共常德特別支部書記、學生領導人李芙召集粟裕等二三十人,緊急討論下一步的行動問題。

經過一番討論,大家終於一致同意立即撤出縣城,但為時已晚。第二天淩晨,在粟裕帶領,李芙掩護下,大家得以逃脫。之後,粟裕又冷靜地指揮大家渡過護城河,順利出城後,大家分頭行動。

幾經輾轉,粟裕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戎馬生涯。第二十四師是中國共產黨掌握的一支武裝力量,葉挺就是這個師的師長。

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這批新的力量的教育和培養,教導隊的學員幾乎都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除了上政治課外,還經常請共產黨領導人如周恩來、惲代英、瞿秋白、葉挺等來作報告。

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提升為學員班長。7月,在葉挺帶領下,第二十四師連夜離開九江向南昌進發。教導隊到達南昌後,隨即改編為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二團。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趕到南昌,擔任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組織領導南昌起義。一時間,南昌城裏群英薈萃,惲代英、李立三、陳潭秋等黨的高級領導人都彙集在這裏。

粟裕所在的中隊,奉命擔任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的警衛隊。

7月31日下午,粟裕接到通知:“擦拭武器,補充彈藥,整理行裝,待命出發。”大家全副武裝,整裝待發。

8月1日淩晨2點,一陣急驟的槍聲劃破了南昌城寧靜的夜空。頓時,城裏城外槍聲四起,殺聲震天。上午,起義部隊占領了南昌城。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有了自己的武裝,粟裕跟隨著這支隊伍,投入到長期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之中。

南昌起義不久,根據事先的計劃,起義部隊南下廣東,準備到革命的策源地去,重新發動革命。

8月6日,粟裕隨警衛隊南下,擔任革命委員會和參謀團的警衛,並負責押運在南昌繳獲的大批武器彈藥。部隊經過撫州、南城、南豐、廣昌、瑞金、會昌、長汀、上杭等地,一個多月後才到達潮州、汕頭一帶。但剛剛休整了十來天,就傳來了前方戰鬥失利的消息,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一天下午,粟裕隨警衛隊奉命撤離潮州,向北轉移,到達福建與江西交界的武平時,圍追之敵跟蹤而來。朱德指揮部隊頑強抗擊,打退了敵人兩個團的進攻。隨後,命令粟裕所在的部隊掩護主力轉移。

粟裕和戰友們占據武平城西門外的一個山坡,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突然,一顆子彈擊中了粟裕的頭部。他隻覺得受到猛烈一擊,頓時血流如注,一頭栽倒在地。全排完成了掩護任務後,開始撤離,粟裕雖有知覺卻動彈不得。四周早已空無一人,他想掙紮著站起來,可是腿一軟撲倒在地。一心要追趕部隊的念頭,給了粟裕一股力量,他站不起來,就順著山坡往下滾。費了很大的勁才滾到路邊又跌進水田裏了,恰巧被路過的幾個戰友發現,他才得救。

紅軍時期的粟裕。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起義軍進駐湖南宜章地區,隨即將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湘南起義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調集重兵,分三路向起義軍發起了“會剿”。為保存實力,避免在不利的條件下同敵人決戰,朱德、陳毅毅然率部撤離湘南,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

4月下旬,朱毛會師後,兩支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擔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粟裕被任命為第二十八團第五連黨代表。

1928年6月,敵人集中10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會剿”。紅軍主動撤至根據地中心區的寧岡,朱德親自指揮部隊迎敵。

在這次戰鬥中,粟裕所在連隊負責控製老七溪嶺,戰鬥中他不僅守住老七溪嶺還帶著一個排的人捉了一百多號俘虜。戰後,粟裕調任三連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