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困難和凶惡的敵人前堵後追,四麵圍困,紅十軍團從一開始就處於險惡的局麵中。方誌敏率領部隊沿途英勇戰鬥,在一個多月裏,從贛東北長江邊上、黃山腳下,占領了安徽的太平、涇縣等地。12月中旬,紅十軍團到達譚家橋一帶,遭遇到七倍於己的敵軍圍攻。方誌敏指揮部隊英勇反擊,打垮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但敵眾我寡、兵力懸殊,戰鬥打成相持局麵,紅軍指戰員傷亡很大。方誌敏果斷地率隊撤出戰鬥、迅速轉移。由於皖南敵我力量懸殊,部隊又過度疲勞,難以再堅持下去,軍政委員會向黨中央報告並請示後,決定抗日先遣隊暫回閩浙贛根據地,待休整補充後,再出征北上。
1935年1月中旬,抗日先遣隊衝破了敵人一道道圍堵,迂回到贛東北的懷玉山區。在過敵人封鎖線時,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部隊被打成兩截。前一截800多人在方誌敏、樂少華、劉英、粟裕率領下,勇猛突圍,衝出封鎖線。後一截是主力部隊,卻因劉疇西、王如癡指揮失當而被敵人重重包圍。方誌敏立即召集衝出來的領導開會,斷然決定由自己返回接應大部隊,並深情地囑咐戰友們:“不管多大困難,一定要把黨的這支隊伍保存下來,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
當方誌敏衝進封鎖線重新找到部隊時,隊伍已隻剩兩千多人,而且被敵軍14個團包圍在縱橫不過15裏的狹小地區。方誌敏立即把部隊編為1個團,千方百計與敵人周旋。盡管作了種種努力,但部隊始終未能衝破敵人的封鎖線,最後隻剩下80餘人,饑寒交迫,精疲力盡,身處絕境的方誌敏心痛如刀割,他時刻想到的都是已回贛東北的大部隊,想到中央交給的北上抗日的任務還沒完成,這些支撐著他頑強地戰鬥下去。由於無法脫身,他和剩下不多的戰士們隻好散入深山中隱蔽起來。但不幸的是,由於叛徒的出賣,敵人掌握了方誌敏等人的動向,他們傾巢出動,搜山6個小時,7月29日,方誌敏被發現,不幸被捕。
方誌敏在獄中。1935年1月29日下午,方誌敏被押送到駐在隴首的敵軍四十三旅七二七團團部。敵團長見捉到了“要犯”方誌敏,覺得升官發財的機會到了。晚上,他們要求方誌敏寫點什麼,企圖撈一點情報。方誌敏揮筆疾書,寫下了一篇259個字的“自述”。“自述”毫不含糊地表示了自己的堅定立場:“我對於政治上總的意見,也就是共產黨所主張的意見。我已認定蘇維埃可以救中國,革命必能得最後的勝利,我願意犧牲一切,貢獻於蘇維埃和革命。”反動派們惱羞成怒,對方誌敏施以酷刑,但方誌敏毫不屈服,體現了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31日,方誌敏戴上十斤重的腳鐐,從玉山押解到上饒國民黨贛浙皖閩四省剿匪司令部。
反動派不死心,為了勸降方誌敏,不擇手段進行威逼利誘。一方麵在生活上稍加改善,把每日兩餐飯改為三餐,喝水不加限製,甚至還送零花錢;企圖用優厚的生活條件來腐蝕方誌敏的鬥爭意誌,另一方麵又物色了一批反動黨政軍要員,加上找了方誌敏的幾個同鄉同學,讓他們輪流探監,假獻殷勤,曉以各種利害關係,企圖說動方誌敏,就連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也親自出馬。但方誌敏對他們的回答是:“投降?你國民黨是什麼東西!一夥凶惡的強盜!一夥無恥的賣國漢奸!一夥屠殺工農的劊子手!我們與你們反革命國民黨是勢不兩立的,你法西斯匪徒們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絲毫動搖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信仰是鐵一般的堅硬的。”敵人對方誌敏一點辦法也沒有,當時國民黨的報紙也懊惱地承認:“方誌敏態度之強硬,一如平常”,“方誌敏反對一切提議,態度非常強硬,看他到死也不會動搖的”,“關於紅軍現在的一切問題,他一概拒絕回答。”
方誌敏在獄中仍念念不忘黨的革命事業,利用寫“供詞”的紙和筆,在昏暗的牢房裏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和心血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念》等近20萬字的文稿,他要用自己的血寫成文字獻給黨,並拜托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人士胡逸民轉給了黨組織。
幾個月過去了,方誌敏沒吐露一個字,敵人遂下了秘密處死的命令。1935年8月6日清晨,方誌敏被殺害於南昌市沙窩,年僅36歲。方誌敏犧牲後,胡逸民十分悲痛,懷著對革命者的崇敬之情,出獄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將方誌敏托付給他的文稿,親手交給了上海黨組織,完成了烈士的遺願。
方誌敏雖然犧牲了,但他對紅軍和根據地建設立下的不朽功勳,他忍辱負重,堅貞不屈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敬仰,他在獄中寫作的珍貴文稿,永遠激勵著後人,英勇奮鬥!
劉誌丹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少年時代背叛自己的階級,中學時代便積極進行革命活動,並加入了共產黨。後入黃埔軍校學習,大革命中在馬鴻逵部和馮玉祥部從事兵運工作。
劉誌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於陝西省保安縣金湯鎮。因生於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父親給他取名為景桂,字誌丹。後來他自己更名為“誌丹”,意在願為革命“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劉誌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家裏小有資財。因此,他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後又在縣裏的高等學堂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