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好萊塢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1 / 3)

傳奇人物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是當今世人公認的好萊塢頭號電影導演,從《大白鯊》到《侏羅紀公園》,再到《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他拍攝的影片創造了票房奇跡,也為我們拍攝了史詩般的道義電影,他遊走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決定著美國電影的一個走向。

人物簡曆

1971年,他采訪了環球公司電視部的總經理並因此不久有幸成了與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簽訂長期合同的最年輕導演;

1993,他執導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最佳配樂七項大獎,共有13項提名;

1994年10月,斯皮爾伯格與傑弗瑞?卡森伯格、大衛?格芬共同創立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電影公司,這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夢工廠”。

2009, 榮獲第6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傳奇語錄

“看準方向,勇往直前。”

“好萊塢如果再把錢投給一些爛劇本,還不如直接劃到特技公司的賬上。”

“帶武器走十萬光年是件挺麻煩的事,我相信帶著他們的《聖經》走十萬光年要容易得多。”(導演斯皮爾伯格認為外星人如果可能來到地球,一定是友善的。)

好萊塢電影奇才

史蒂夫?斯皮爾伯格主宰了20世紀90年代的銀幕。他是一位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同時也是票房紀錄的創造者,幾乎無人能及。他的光芒壓過了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傑出的大師,《大白鯊》、《E.T.外星人》、《第三類接觸》、《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數十億的觀眾,永久性地改變了電影的製作模式。

1975年,美國《時代》周刊第一次以封麵介紹他的第一部驚人之作《大白鯊》,該片是當年最恐怖的電影,轟動一時。

1982年,《時代》周刊再一次報道了他的另外兩部巨著《鬼驅人》和《E.T.外星人》,其中《E.T.外星人》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五部最有影響的巨片。

1985年,《時代》周刊第三篇文章盛讚斯皮爾伯格的天才。說他著了迷似的為我們像魔術大師般挖掘美好而又恐怖的童話世界。

44歲時,他拍攝了好萊塢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影片《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的名單》,尤其是《辛德勒的名單》一舉囊括了1994年度奧斯卡七項大獎,它使斯皮爾伯格再度輝煌。

作為一個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的成就贏得了全世界電影愛好者的喜愛。2009年,斯皮爾伯格榮獲第六十六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終身成就獎,這是對斯皮爾伯格這位電影奇才的充分肯定。

愛好攝影的少年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1947年12月18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位電機工程師,母親過去曾是一位鋼琴演奏家。

由於父親職務的關係,斯皮爾伯格童年時不停搬家、換學校,他們最後搬到亞利桑那的鳳凰城。頻繁的搬家造成他在人際關係上相當的不安定感。同時,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常年的爭吵,及他不如人的體力,使斯皮爾伯格的童年生活總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過。

斯皮爾伯格成長與“後文藝時代”,即大多數人的知識皆來自電視或電影而非來自書本的時代。電視很快就成了他接受教育的工具,他的父母不允許他看任何像《天羅地網》這樣的節目,但他幾乎吸收了這部劇裏的一切,尤其是這部老片子像其他電視片一樣花錢少、素材真實可靠的特點吸引了他。對於他和20世紀70年代、80年代與他處在同時期的許多導演來說,電視是他們的學校。

5歲時,斯皮爾伯格的父親帶他去看了第一部電影《戲王之王》。這部贏得奧斯卡獎的馬戲團史詩電影,帶給小斯皮爾伯格極大的震撼和影響。

稍長大些之後,斯皮爾伯格開始自己去看電影,他看了大量的迪斯尼卡通,還看了一些父母不準他看的恐怖片,並常裝成片中的鬼怪,去嚇唬他的兩個妹妹。

小學三年級時,斯皮爾伯格從同伴的反應中體驗到迪斯尼卡通電影外圍產品的魅力而使他漸漸感到電影對人的魔力和它廣泛的市場性。

斯皮爾伯格13歲時,他母親買了一部電影攝像機送給他父親作為生日禮物,以便“用電影記錄往事”。當時小斯皮爾伯格完全被這8毫米攝影機迷住了,同時對父親不懂攝影而感到吃驚。“我隻好跟家裏其他人一樣硬著頭皮看完爸爸攝製的電影。”

電影畫麵不是上下跳動就是模糊不清,總之,所有業餘攝影師的典型錯誤都呈現在這位“含苞欲放”的電影導演眼前。一天,在父親拍片的時候,他鎮靜地對爸爸說:“你的攝影機拿得不夠穩,這樣是拍不好的。”他父親把攝影機遞給他,同樣沉著地說:“你來做家庭攝影師,你來拍片。”從此,斯皮爾伯格走上拍電影的道路,拍電影成為他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