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幾名精心喬裝打扮後的密探宛如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越過了邊界,踏入了蜀漢的領土。他們搖身一變,有的扮作行商走販,有的則佯裝成他國使節。就這樣,這群神秘人物神不知鬼不覺地融入了蜀漢的邊境城市之中。進城後,他們便開始分頭行動,在大街小巷、茶樓酒肆等地頻繁出沒。每到一處,他們總會巧妙地利用各種機會,故意製造一些看似無意實則別有用心的對話。這些話語猶如毒草一般,迅速在人群中傳播開來,所涉及的內容無一不是針對薑維的種種謠言蜚語。“你們聽說了嗎?薑維將軍最近在那遙遠的邊境地區竟然擁兵自重啦!據說啊,他已然在當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強大勢力,壓根兒就沒將咱們這堂堂大朝廷放在眼中呐!”消息靈通之人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對著周圍眾人說道。
“可不是嘛!我也有所耳聞,聽聞他還在暗地裏大肆招兵買馬呢,看樣子是鐵了心要自立為王,闖出一番新天地嘍!”另一人附和著,臉上露出驚訝與擔憂之色。
如此這般的謠言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在城中蔓延開來,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熱議的話題焦點。盡管絕大多數百姓對此類傳聞持半信半疑之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亦有一部分人心生疑慮,開始對那位向來備受尊崇的薑維將軍投去審視的目光。而在這其中,尤以那些本就對薑維心懷不滿的朝中大臣們最為活躍。他們仿若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趁機煽陰風點鬼火,竭盡所能地推波助瀾,妄圖進一步坐實並誇大這些謠言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終於,在某一日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異常。隻見一名大臣挺身而出,義正辭嚴地高聲指責道:“薑維擁兵自重,其行跡著實可疑,恐怕存有那不臣之心呐!”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為之側目。緊接著,又有大臣站出來進言道:“陛下啊,想那薑維將軍雖說曾經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不假,可他終究並非出身於皇室宗親之列呀。而今,他在邊境手握重兵,權勢滔天,就連當地的一眾地方官員都不得不對其俯首帖耳,唯命是從。長此以往下去,微臣擔心他會逐漸擺脫朝廷的掌控束縛,甚至有可能會對我們這江山社稷構成嚴重威脅啊!”
劉禪靜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目光有些閃爍不定地聽著下方臣子們的話語。那些言辭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不斷衝擊著他原本堅定的心防,使得他內心不禁產生了一陣難以抑製的動搖。
盡管他深知薑維向來對蜀漢忠心耿耿,甚至可以說是肝腦塗地,但此刻傳入耳中的這一番言論,卻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塊巨石,激起層層漣漪,令他無法再像以往那般毫無保留地信任薑維。畢竟,縱觀古今,多少英雄豪傑在立下赫赫戰功之後,因權勢過大而心生異誌,最終走上反叛之路。這樣的前車之鑒實在太多,由不得劉禪不多加思量。
“薑維將軍……真的會存有不臣之心麼?”劉禪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自問自答,試圖從記憶深處搜尋出有關薑維不忠的蛛絲馬跡。然而,每一次回憶都隻是讓他愈發堅信薑維的赤膽忠心。可那一句句充滿疑慮和擔憂的話語,又如幽靈般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關於薑維可能謀反的謠言就像是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蜀漢朝廷。一時間,朝堂上下議論紛紛,眾說紛紜。而隨著這場爭論的愈演愈烈,朝中大臣們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部分老臣為首的反對派,他們堅信薑維手握重兵,且長期鎮守邊疆,早已擁兵自重,其心叵測;另一派則是由一群年輕有為的官員組成的支持者,他們力挺薑維,認為薑維不僅忠勇雙全,更是蜀漢的中流砥柱,絕不可能背叛主公。
“薑維將軍一生對我大漢忠心不二,從未有過半分越矩之行另一名大臣也附和道:“薑維將軍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在戰場上屢次立下戰功,保衛了蜀漢的安全。如今,陛下卻因為幾句流言蜚語而懷疑他,這實在不公平。”
然而,反對薑維的大臣們卻不依不饒,繼續在朝堂上發難。
“薑維將軍雖然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畢竟不是皇室宗親。如今他在邊境擁有極大的權力,甚至連地方官員都要聽從他的命令。長此以往,恐怕他會漸漸脫離朝廷的控製,甚至可能對朝廷構成威脅。”
“陛下,薑維將軍的權力已經過大,如果不加以限製,恐怕會對朝廷構成威脅。我們應該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惡化。”
朝堂上的爭論愈演愈烈,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劉禪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矛盾。他知道,薑維一直是蜀漢的中流砥柱,但如果這些謠言是真的,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薑維將軍真的會有不臣之心嗎?”劉禪在心中反複思考著這個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謠言傳到了劉禪的耳中。這些傳言雖然真假難辨,但卻讓劉禪的心中產生了深深的疑慮。他開始懷疑,薑維是否真的像他所說的那樣忠誠。
“薑維將軍雖然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畢竟不是皇室宗親。如今他在邊境擁有極大的權力,甚至連地方官員都要聽從他的命令。長此以往,恐怕他會漸漸脫離朝廷的控製,甚至可能對朝廷構成威脅。”
劉禪越想越覺得不安。他想起了曆史上那些功高蓋主、最終反叛的例子,心中不禁一陣寒意。他不敢輕易相信這些傳言,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它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