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多數革命領袖當時認為,北美采取種種經濟和軍事的手段與英國當局作鬥爭,其目的僅僅是迫使他們放棄對殖民地的壓迫性政策。而一旦達到了這一目的,北美就應放下武器,與英國破鏡重圓。北美各地的群眾也抱大致相同的看法,他們仍然認為英國是自己的祖國,自己是大英帝國的臣民。他們積極參加了反英武裝鬥爭,隻是希望以這種方式迫使英國作出讓步,使北美恢複到1763年以前的小康局麵。
因此,在當時北美大多數人的眼中,獨立與“叛國”和“大逆不道”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即使個別激進分子有獨立的思想,他們也不得不三緘其口,否則便會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就連激進派領袖約翰·亞當斯當時也認為:“在人們眼中,獨立是一個可怕的妖魔,它會使溫厚的人變得發狂,使社會滋生出罪惡、欲念和混亂。”
在這一問題上,華盛頓當時的觀點也未能超越他的同代人。他主張北美人民應為“正義”而戰,迫使英國當局改弦更張,尊重北美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他還認為,英王是一個寬厚仁慈的君主,應該由他出麵,糾正英國內閣所犯下的罪行。因此,直至1776年初,在每次晚餐之前,華盛頓總是虔誠地為英國國王的健康而幹杯。
但是從1776年初起,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既昏聵無能又剛愎自用,他三番五次地拒絕了北美人民要求和解的請願書,並蠻橫地宣布:北美處於叛亂狀態。他還一再揚言:要絞死殖民地的每一個叛亂首領!秉承英王的旨意,英國政府調兵遣將,把幾萬精銳部隊運往北美洲,對人民抗英運動進行殘酷的鎮壓。英軍的鐵蹄踐踏了北美的廣大城鄉地區,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事實證明:英國國王決心要用屠刀把北美人民的鬥爭扼殺在血泊中。北美人民開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英軍的血腥鎮壓必將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華盛頓統率的大陸軍和各路民兵武裝浴血抗敵,愈戰愈勇。各個地區的愛國者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推翻了頑固反動的總督及其地方議會,建立起新的革命議會和地方政權,並開始有效地履行職責。到1776年1月,這種革命議會和地方政權已經牢牢地控製了11個殖民地。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根基徹底動搖了,北美人民的獨立意識已經越來越強烈。
在一片要求獨立的呼聲中,大陸會議於1776年6月10日召開,選舉產生了一個5人委員會,負責起草關於宣布獨立的文件。7月4日,大陸會議正式批準了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頃刻,弗吉尼亞議會大廈上響起了悠揚而莊嚴的鍾聲,它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一個偉大的國家從此獨立了!
在《獨立宣言》中,傑斐遜以氣勢磅礴的手筆高度地總結了歐洲啟蒙運動的政治哲學,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重要原則,他寫道:
“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損害了這些目的,那麼,人民就有權利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這段話雖然不長,卻包含著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現了自然權利學說和人民主權學說等重要革命原則。它言簡意賅,振聾發聵,為美利堅人民打破殖民枷鎖、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提供了銳利的理論武器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接下來,《獨立宣言》以確鑿的事實列舉了英王喬治三世壓迫北美人民的28條嚴重罪行,並一針見血地指出,喬治三世的目的是想把北美人民置於他的絕對專製的暴政之下,英王政府已經變成了人民的壓迫者,因為它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權利。
基於上述分析,《獨立宣言》最後向全世界宣告:“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成為、並依照公理也應該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宣言》宣布取消對英王效忠的義務,全部斷絕與英國的一切政治關係。
在大陸會議討論宣布獨立這一大事的日子裏,華盛頓懷著一種急切的心情密切地注視著會議的進展情況。
他是多麼地渴望早日發表有關獨立的文件來爭取有利的形勢。7月9日,華盛頓接到《獨立宣言》的正式文本後仍顯得異常激動。根據他的命令,當天晚間便向全軍宣讀了這一偉大的曆史性文件。興奮之餘,華盛頓以一種預言家的口吻告訴將士們:“《獨立宣言》將進一步推動每一位軍官和士兵以忠誠和勇敢來行動,領悟到現在在上帝的統轄下,他們的國家的和平與安全將完全取決於他們手中武器的勝利。”
1777年9月26日,費城陷落。
費城失陷後,華盛頓發揮其聰明才智,把軍隊整理得井然有序,與敵人周旋,也付出了較大損失,但從整個戰場上,卻配合了其他地區的戰鬥,因為他有力地牽製了柏高英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