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淩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的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地區登陸。美英2395架運輸機和847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師向南疾飛,到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空降著陸。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勒阿佛爾和瑟堡之間事先選定的敵軍海岸的10個堡壘,投彈5853噸。
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的轟炸機開始出擊,1083架飛機,在部隊登陸前半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彈1763噸。然後,盟軍各類飛機同時出擊,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太陽升起之後,盟軍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
大約早晨6時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在這之後,英國和加拿大軍隊也陸續在事先選定的海灘登陸。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經上岸了,後續部隊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已被突破,從而為摧毀西線德軍奠定了基礎。
當天下午,丘吉爾便發電報到斯大林,通報了順利登陸的情況。
斯大林收到英國首相的電報後,十分高興,當即回電表示熱烈祝賀。按照德黑蘭會議協議所組織的蘇軍夏季攻勢,將於6月中旬以前,在前線某一重要地段開始。蘇軍的總攻將隨著部隊之陸續轉入進攻而逐步展開。
空降著陸和步兵登陸都非常成功。德軍雖組織了反攻,但規模有限,無法把盟軍趕下海去。而且盟軍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補給物資不斷增加,灘頭陣地逐漸擴大,逐漸向縱深發展。在盟軍的強力推進下,法國迅速解放了。與此同時,蘇軍在1944年夏己經開進中歐和東歐。
然而1944年底,西線出現了對盟軍不利的戰況,德軍在阿登地區反撲,突破盟軍防線向前推進了90公裏。這種情況迫使丘吉爾於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請求俄國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蘇軍於1月12日重創德軍,德軍隻好中止在西線的攻勢。這次蘇軍進攻到了離柏林隻有70公裏的地區。
德國當局敗局已定,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於1945年2月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再次會晤。會議決定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德國,並在柏林設置管製委員會。四國首腦還就波蘭邊界和政府的組成問題達成協議。最後,還就成立聯合國的問題和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問題作出了決議。
4月16日,蘇軍發起進攻柏林的戰役。25日,蘇軍在波茨坦以西包圍柏林,並在柏林西南的托爾高地區與美軍會師。27日,進入柏林。30日,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各地德軍也相繼投降。5月7日,德國代表同艾森豪威爾簽訂投降書。5月8日,又在柏林向蘇軍元帥朱可夫簽訂投降書。歐洲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丘吉爾領導全英人民進行戰鬥,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戰後的地位打下了基礎。
山窮水盡
曆史造就英雄人物,隻有順應方可成功。丘吉爾反法斯戰爭的成功正說明了這點。但是,以後的日子中丘吉爾由於一意孤行,終究被人民所拋棄。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接近,丘吉爾急劇向右轉,不顧國際輿論和英國人民的反對,一意孤行,倒行逆施。
1945年春天,丘吉爾提出的政治綱領同英國人民的情緒完全背道而馳。
1945年整個歐洲,包括英國,人民群眾的思想是向左轉的。英國人民希望同蘇聯繼續保持聯盟與合作,在民主的基礎上改善國內生活。丘吉爾沒有理解,也沒有看到這一點,結果遭到了沉重的打擊。